第六届中美省州大学校长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9日,第六届中美省州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中美两国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的130余位负责人与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磊、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主席查尔斯·韦尔奇(Charles Welch)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主持。
刘利民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是认识世界的窗口、连 接世界的桥梁。作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美教育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中最具韧性与活力的组成部分。教育交 流为增进两国相互理解、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特别提到,运行 25 年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 项目已成为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中参与高校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合作领域最广的示范性平台之一,为两国高校交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刘利民表示,将继续办好系列机制性活动,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与人文交流,以民间教育合作助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赵磊副司长在发言中表示,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契合两国发展共同利益,是地方务实合作的有力抓手,是增进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期待中美高校以项目平台夯实合作基础,以师生交流拉紧友好纽带,以包容互鉴积蓄发展动力,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查尔斯·韦尔奇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中美教育合作对两国关系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尽管当前存在签证等问题,双方仍应坚定致力于加强伙伴关系,通过教育增进理解、弥合分歧。他表示,教育是促进双边关系的关键工具,121 项目学生人数已显著增长,相信年轻一代将共同塑造未来,而持续稳定的教育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将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傅博副秘书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张靖主持主旨报告环节。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孔峰、国际高等商学院促进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毕颖、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江苏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徐子敏围绕“搭建平台,汇聚资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国际教育机构在中美教育交流中的赋能角色”分别发言。代表们一致表示,将通过地方政府奖学金、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国际专业认证等举措,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不断深化双边教育合作内涵。各方将依托友好省州机制,建立常态化交流渠道,推动高校间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及科研合作,并设计实施特色人文交流项目。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宏、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务长兼常务副校长卡尔·雷兹韦、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张龙海、威斯康 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教务长玛丽·霍夫曼围绕“高校在中美交流中的特色化路径,促进中美省州层面的人文交流”展开了深入交流。


美国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校长兰斯·塔图姆与广东财经 大学副校长张凯共同主持圆桌研讨会。渤海大学校长赵建国、 特洛伊大学学生事务资深副校长索海尔·阿格博特瓦拉、北京 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欣路、苏州工学院副校长王任围绕“通过开放互鉴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扩大中美高校互信交流”展开研讨;北卡罗莱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副校长凯莉·安·布伦南、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招生管理副校长詹姆斯·安德森、东莞城市学院执行校长方伟华则围绕“长效机制促进中美高校师 生往来和交流”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美发言代表一致认为,省州大学校长论坛等平台为双 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关键支撑。各方分享了通过明确互补需求、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及强化人文交流来巩固伙伴关系的特色实践,并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其学业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挑战,嘉宾们提出应加强课程互嵌、师资沟通及校企合作,以提升项目质量。展望未来,代表们对通过教育合作培养青年一代、增进相互理解充满信心,坚信持续的教育交流将为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江苏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作为支持单位。论坛亦得到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的特别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