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发展研讨顺利举办
  2025年6月10日上午,《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25周年回顾系列活动——121项目发展研讨在京顺利举办,来自中外60多所高校的100多代表出席。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张靖与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中国/亚洲项目副主任李苏菲在工作报告中系统回顾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25年来的发展历程,该项目已累计培养逾7000名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中美人文交流领域的标志性项目。报告同时就项目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双方表示将继续深化教育合作,共同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事业持续发展。
  
  苏州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蔡蔚主持"中美教育合作——深化院校伙伴关系,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专题研讨环节,乔治梅森大学副教务长Janette Kenner Muir、常州工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金中坤、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Colleen Marchwick以及兰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琼等与会代表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美高校应进一步拓展合作模式、专业领域及项目类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会议就构建校友资源共享平台和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等议题达成重要共识,强调通过深化教育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美教育基金名誉主席Madelyn Ross主持"1+2+1项目与我的成长"专题研讨会。特洛伊大学中国项目主任李小娟、东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项目协调员陈致广、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国际事务执行主任Scott Pierson、扬州大学项目协调员孔艺颖,以及项目校友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2022届毕业生李雨萱、华侨大学/乔治·梅森大学2025届毕业生王皓令等嘉宾,分别从项目管理者、协调者和受益者的多维视角,分享了121项目对个人学术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与会代表通过真实案例,生动展现了该项目在促进中美教育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重要价值。
  此次研讨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总结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25年来的丰硕成果,更为新时代中美教育合作擘画了发展蓝图。活动通过多元视角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了中美教育界的合作共识,为深化两国人文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