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故土依旧
林国强(男) 
扬州大学:生物学专业
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学专业
赴美时间:2018.8.13
回国日期:2019.12.26
学历层次:研究生

 
  最早想写总结,是2018年12月14日,是西伊大第一个学期的最后一天。那时我刚结束一场一对一的专业课口语考试,动物行为学教授说我答得很完美。紧接着收到成绩通知邮件,是A。如释重负的我正式告别了一个学期没日没夜的学习生活,充满仪式感地给自己泡了杯咖啡,然后约了美国球友一起去打台球。在车上,我顺着久违的阳光望向窗外,思绪翩跹。真好,地上雪刚化,天空很蓝。
  马克姆的天空总是很蓝。
  我的留学生涯,就是从这蓝得挡不住的天空和那车窗外多得流不完的玉米地开始的。

第一学期
  因为在国内已经达到美方学校语言要求,所以刚来美国我就跟同专业美国学生一样选课上课。由于对困难预估不足,开学初我一口气选了四门课。第一周还好,课业压力小,上课也都是讲课程大纲,了解到不同于国内的上课方式,我心中只是充满着新鲜和期待:
  原来生物进化论是大家围成圈讨论着上啊;
  原来哺乳动物学是要出去野外实习啊;
  原来动物行为学都是在网上见面上课啊。
但没过多久,我崩溃了:
  原来生物进化论的阅读作业这么多;
  原来哺乳动物学的考试这么频繁;
  原来动物行为学的抢答我根本就参与不了。
  从满心期待到恐惧崩盘,我只花了两个星期。随后一系列打击接踵而至,讨论插不上话,作业做不完,考试考不起。我开始一边羡慕拥有缓冲期的上语言的同学,一边不分昼夜地逼自己背书学习。课业压力严重影响了我的日常睡眠,学校食堂的食物也没法给我这习惯了东方美食的胃带去半点安慰。我开始咨询学校心理医生,萌生退意。 
  转折点是在2018年9月11日。这一天,我生物进化论的两个作业都拿了满分,哺乳动物学的月考拿了全班为数不多的90+,两位教授一位在我的作业上画了笑脸,一位在我的试卷上写上“干得漂亮!”。这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我开始逆风翻盘。文献阅读速度跟上来了,周考和月考的成绩也越来越稳定。然而最大的困难还是动物行为学的课堂讨论,教授要求学生抢答拿分,作为全班唯一留学生,常常是我还没听清教授的问题,就已经有美国的同学把回答分数抢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尝试建立起自己说英语的信心。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际伙伴”和“国际邻居”的活动,积极地去与美国同学和住在周边的美国邻居交流。同时,借着台球的爱好,我每周末会抽时间去球房跟当地的美国球友交流学习地道美语。这个时候我的日本室友也搬进了宿舍,英语是我们唯一的交流语言。在这些契机和努力之下,我总算也能拿到一些动物行为学的课堂讨论分。虽然积重难返,但至少给期末最终拿A,争取了一点可能。感恩节假期前,我知道了如果期末口语考试答对所有题目拿满100分,我动物行为学的成绩就能上A。于是我放弃了感恩节的出游计划,屏蔽脸书上朋友们的旅游动态,埋头苦学。所幸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成功地拿到了满分,这才有了这篇文章开头的那一段。

第二学期
  有了第一个学期的前车之鉴,这学期的选课我量力而行,十分谨慎。所选三门课均是自己感兴趣且在学生间评价较高的。有了经验积累的我驾轻就熟,甚至还有余力去辅导留学生和我的美国新室友。在分子生物应用学的讨论课上,我一改第一学期讨论课上的木讷胆怯,不知所云,变得积极主动,有理有据,受到了教授的邮件赞美,并最终拿满了课堂讨论分。期末时候也因课堂表现突出,受邀帮助同班的美国同学复习。在生物地理学课堂上,我提前一个月调研,精心准备,将演讲时间精确到秒,做了非常精彩的幻灯片演讲,得到了教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在植物课上,我学习了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知识和植物组培、细胞克隆等一系列先进的实验技术。以兴趣为动力,深入阅读文献,扎实锤炼技能。植物课所有的作业、考试和实验我全部拿了满分,甚至连突击测验和额外加分都拿满了,因此获得了豁免期末考的特权,我的实验报告也被教授当作范例,永远留在了这门课的教案里。此外,我还主动报名去当地农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补充和巩固了植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期末的时候,教授允许我们把课上克隆的植物带回家,我看着自己桌上的“小紫”(滨紫草)一天天茁壮成长,内心里充满了无限自豪。这学期,我以几乎全满分的成绩,拿到了4.0的最高绩点。
  相比于基本只有学习的第一学期,这学期我拥有了更多学习以外的生活。我在球房第一次遇到了华人朋友,随后融入了当地的华人社区。我们一起举办了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介绍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起做年夜饭,邀请外国朋友同吃同饮;一起在“国际集市”上设计中国展位,宣传我们的高铁和美食。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我终于有了家的感觉。此外,我更加积极的参加国际学生会的活动,跟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们一起溜冰,一起庆祝万圣节,一起欣赏歌剧、音乐会和魔术表演。周末我也受邀去了波兰裔室友家做客,学习了波兰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还亲手设计并动手建造了他们家的植物园,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由于经常参加活动和在当地打台球出了名,国际处老师还邀请我加入国际学生会的主席团,但我以“下学期回国”为由婉拒了。

第三学期
  因为前面两个学期修完了大部分课程,所以这个学期的课业相对轻松。由于院长不在,有一门专业必修课我没法上,于是我被安排到了旁边心理学院上类似的高级数据分析的课程。这门课大大拓宽了我的眼界,不仅让我深入认识到人与动植物间的异同,更是大大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我后面国内的文章发表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门课是水生生物学,教授打破课堂幻灯片的教学模式,开车带我们深入密西西比河一路考察实践,收集标本,寓教于行。在每天的野外课堂上,我总是能见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听教授讲那一个个与美国历史紧密相连的植物的故事。虽然每次考察都会带来几百个新的知识点,但是看到那些收集的植物变成一个个精美的标本后,所有的疲惫与苦痛都会化为成就与满足。
  生活方面,我这个学期的日常作息如下:
    5:00 起床去体育中心跑步;
    5:30 在体育中心健身游泳温泉洗澡;
    6:00 去音乐学院琴房练琴;
    7:00 回公寓做饭吃饭,并打包午饭;
    8:00-17:00上课或图书馆学习;
    17:00 回公寓做饭吃饭;
    18:00 去当地球房练球或去周边城市参加比赛;
    22:00 上床睡觉。 
  可以看到,有了前面一年的经验,这学期学习就不再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我提升上。我从相对昂贵的学校宿舍里搬出来,在学校旁跟菲律宾同学合租了个公寓,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独立生活。我开始自己买菜做饭,自己参加台球比赛挣生活费,并尽可能利用在国外的资源提升并拓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我积极利用学校体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强身健体;跟钢琴专业的菲律宾室友学习练琴,发展兴趣的同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深入了解周围社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打扫和当地教会活动,开阔眼界,培养责任意识。

对美国学习和生活的整体总结
  我认为在美国的学习,最大的主旋律是自主。具体说就是要自己安排,自己动手,自己争取。首先,国外上课第一节课就会给你发很明确的教学大纲,告诉你上课内容和考试时间,也会跟你说每次上课前要读哪些书和文章。然后作业很多,小测验和大考试几乎每个星期都有,都需要自己安排好学习的时间,有所取舍。其次,国外课堂比较重视自主实践,基本上每个星期我都要出去野外考察,监测实验动物活动,收集动植物标本,沿着密西西比河做生态学调研,然后回来后还要自己做动物头骨,做植物标本。还要自己运用学到的植物组培技术种大豆,胡萝卜和水稻。要根据自己的种植情况,查文献对症下药,然后写论文和实验报告。这些实践的分数在考核系统里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不像国内有老师手把手教你做,所以一定要自己积极地去网上找方法或者询问师兄师姐,自己动手去做好。最后,国外的课很重视讨论,不论是通过电脑还是传统的教室,老师都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像动物行为学的教授就是课间提问,让我们抢答,答对有分,如果一个学期都抢答不到就得挂科重修,就是要自己去争取分数。另一门课,高级数据分析,期末的时候是你自己去跟教授要分数,我当时,因为我们中国人比较谦虚嘛,我就去要了个B,结果老师说我本来可以要A的。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了,在美国人眼里,你要自信,你要觉得自己优秀你就大胆去证明,如果你都不肯定自己,没有人会肯定你。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就是讲做人要谦逊,要低调。
  生活方面,最大的关键词是独立。初中是一个班的初中,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这句话用在我们留学党身上尤为合适。在国外大学没有“班级”的概念,换节课就换一批同学,室友也不固定,所以基本上凡是都要靠自己。要自己找房子,每月要交房租,交水电,自己去超市买菜做饭。然后如果信用卡被盗刷了,还要自己发邮件打电话跟负责人沟通,去申诉维权。我还有一次,因为地铁晚点导致赶不上飞机,跟机场工作人员据理力争,拿到补位的票。这些都是之前我在国内不曾有过的体验。但是,独立不代表要拒绝与周围人交流。美国学校教授都有办公时间,我经常会去办公室骚扰教授,一来讨论课堂上的学习,二来也可以锻炼专业英语能力;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参加国际留学生会的活动,可以认识很多朋友,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在我适应美国的生活中我的三位室友也给了我很多帮助,第一位日本室友让我认识自律,第二位美国室友让我学会减压,第三位菲律宾室友让我找到兴趣;美国当地的球友也会每周轮流开车送我去周边城市打比赛。我一共参加了五次美国中西部城市台球联赛,拿了四个冠军和一个亚军。我的美国忘年交Jerry还把我的比赛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这个一来解决了我后面在美国的生活费问题,同时也锻炼了我日常的英语口语能力。打比赛的时候作为参赛的唯一学生和唯一的外国人,最后能把冠军拿走,让更多的美国人有兴趣来了解中国,我觉得还是挺自豪的。

写在最后
  但是国内有我在美国无法企及的归属感,也有我在美国朋友那体会不到的温情,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最亲近的朋友和我最亲爱的人。
  世界很大,该出去走走。
  故土依旧,常回家看看。
  今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三,此时的中国大地上病毒肆虐。所幸新闻上看到已有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已有病人治愈出院,希望明天会更好。
  我充满仪式感的给自己泡了杯茶,继续在窗边写完这份总结。窗外阳光灿烂,街上的积雨已逝,天空很蓝。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