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感悟】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数不尽的风光
优秀毕业生:林洪锐
中方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美方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
专业:电气工程+辅修数学和日语
毕业去向:東京工業大学 情報通信系 

  我所就读的北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坐落于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叫丹顿(Denton)的城市。这是一个距离美国第四大都会城市群,达拉斯-沃斯堡大都会开车40分钟左右的卫星城。在丹顿学习生活既能体会到美国大城市的热闹与喧嚣,也能感受远离闹市区的宁静与大学城独有的浓厚学术氛围。在美国的这几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对我来说可以是一种颠覆性的从新塑造,不仅教会了如何进行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更教会了我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存。
初到美国:
  在前往美国读书之前,我只有一段大约10年前在2012年游学英国的经历。除了从高中地理课本上学到的,这是一个在车轮子上的国家,以及国内新闻经常报道的一些美国枪击案外,美国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神秘的,未知的。与去英国游学不同,此次前往美国是去学习的。带着对美国探索的渴望以及对于求知的渴望,2017年8月13日,我登上了美国航空AA262次航班从北京前往达拉斯。8月份的得克萨斯骄阳似火,并不比北京凉快,学校的工作人员很快与我们在机场取得了联系并盛情地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从机场到达学校后又为我门举行了欢迎party。在办理完宿舍入住以后,我放松了两周便迅速得进入了美国的学习,可以说是无缝衔接。 
美国的学习与校园生活:
  美国与中国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在美国,每学期的每一门课的最终成绩是由许许多多的小部分构成,例如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小测,单元测试,期中考试,作业,期末考试等,可以说每一个部分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最终期末考试的成绩可能也就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如果想在最后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美国的学生需要在一整个学期处于一种时刻紧绷的高强度学习状态以应对随时到来的小测,单元测,presentation和作业,如果这里面有一环出了问题,就需要在剩下的学期中用加倍的努力去填这个坑。这和国内期末考试前突击是完全不一样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开学后每一周都在做突击。正式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将时间合理分配得分配到每一门课上,既要有取舍,又要有权衡,养成了做任何事都提前规划的习惯,以及如何合理地作出取舍。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我进入Acevedo教授的实验室,开始跟随Acevedo教授进行环境监测与通信方面的研究以及准备毕业设计。Acevedo教授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作为一名资深的环境工程和电气工程方面的专家,他经常会带着他的学生深入实地进行考察,为了获取最真实的环境一手数据,他的足迹深入南美的丛林,科罗拉多的农场以及中国的江河。虽然因为疫情原因,我没能和教授一起实地考察,但是我和教授每周都会见两次面,有时教授为了让我们对环境有更真实的感受,他往往会每两周到三周飞到自己在科罗拉多和墨西哥的实验室,通过视频让我们了解实验的流程和结果。教授不仅严格要求我们,他也更是严于律己。年近70的他,每周都会抽出两三天陪我们一起在实验室调试传感器,推导数学和物理公式,以及帮助我们编写和调试代码。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从Acevedo教授的实验室和课堂里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更从他的言传身教中增添对我所学的这门学科的敬畏。
旅行和文化交流:
  在美国学习的这三年半里,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我不仅走访了美国东部,西部以及中部的主要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西雅图,芝加哥和旧金山,更是以美国为跳板,相继造访了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以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等城市。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建筑风格,饮食习惯,人文历史让我惊叹世界之大的同时,更给予我了一种文化上的享受和冲击。通过在旅行中与这些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热情直率,英国人的绅士,日本人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以及土耳其人的奔放。
  这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去日本访学的两个月。作为访学团中中唯一的亚洲人,我也主动承担起了将美国同学与亚洲连接桥梁,让我逐渐地从我原有的舒适圈中走出,去直面和美国人,日本人交流当中的各种问题,也使我的英语和日语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一般来说,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都会先考一个足够高的托福或雅思的分数,然后尽可能地将自己沉浸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然而尽管有了足够高的英语成绩,对于不同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来说,要想无障碍地和美国人交流还是很困难的。这种窘境也困扰着刚到美国的我,我和美国同学的交流也仅局限于日常和寒暄,想深入交流在那时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在辅修日语的过程中,逐渐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美国人走到了一起。因为在日语学习上的先天优势,我时不时得就会帮助同班的美国同学从一个亚洲人的视角去理解日语当中的汉字。作为回馈,他们也会帮助我纠正英语口语中的一些错误,让我知道如何表达会更加像一个英语母语者。在2019年的暑假,我和只有我一个亚洲人的团队在日本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访学,相继造访了东京,京都,名古屋,广岛和陆前高田。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我们也对日本的社会和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谈论的话题已经不仅局限于日语本身,更是延伸到了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社会,生活,政策,就业等方方面面。在那个暑假,我和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以至于现在毕业回国后我们依旧保持着联系。
疫情之下:
  2020年初开始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陷入了混乱之中,大量航班熔断和取消,股市崩盘,物价飞涨,中美关系恶化,以及疫情本身带来的恐慌都让我们这些留美学生始料未及。新冠肺炎刚刚开始肆虐美国时正值美国大学的春假。那时的我正在伦敦和布鲁塞尔度假,幸运的是我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关闭美国国境前三个小时从伦敦希思罗机场成功地返回纽约肯尼迪机场,自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踏出美国国境一步直至毕业。不得不说北得克萨斯大学应对疫情十分地迅速,我还在欧洲的时候便发邮件告知我春假延长一周,在我返回美国后便宣布学期剩余课程全部转为线上,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和教授。在最初的恐慌过后,我的学习与生活也开始趋于平静,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收到了来自祖国的关爱,当时的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也为我们留美学生送来了健康包,其中包裹口罩,消毒纸巾,药品以及一封信,这也算是在那至暗时刻为数不多的光明了。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还是十分团结的。学校的网课大约持续一年的时间,省区了通勤以及平时各种聚会吃饭的时间,我有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未来方向和出路的时间,利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我认真总结了从2017年来美国以来上的每一门专业课和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非专业大学通知课程,分析对比了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我的专业内不同方向的发展趋势,这也为我最后一个学期的硕士申请奠定重要的基础。
申请之路:
  2019年夏天将近2个月的日本之行让我最终将硕士的申请的主攻方向选在了日本,虽然日本学校的名气不如欧美主流国家响亮,但是申请的难度并不低。因为在美国学习期间辅修了日语以及我在2019年底通过了日本语能力测试的N2等级,算是初步通过了语言关。由于日本并没有将教育过度产业化,在日本并没有授课型硕士,录取的硕士都是研究型的硕士,是要和教授一起做研究发文章,通过论文答辩才能毕业的,所以在申请材料就多了一个研究计划书的板块。在研究计划书中,申请者要详尽的阐述未来在硕士阶段希望做的研究,以及为什么希望做这方面研究,申请者和意向教授的契合点在哪里,这方面研究已经有了那些成果,还可以有哪些改进的地方,你所预期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以上的种种问题都需要在研究计划书中一一作出回答。除了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日本的教授还要对申请者进行多轮的面试,这更是对申请者专业知识以及临场应对能力的考验。同样与欧美网上申请系统不同的是日本的申请遵循着纸质申请递送的流程,这就更需要我提早开始准备。日本高校的申请截止日期都在12月初,我从去年6月便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材料。表面上看是提前了6个月,其实申请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这其实算是对自己过去三年在美国学习的一个总结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一个提前规划,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不是在最终6个月一蹴而就的。
  我从2021年的6月份开始准备研究计划书的撰写,通过对目标院校(东京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意向教授实验室官网的研究以及阅读意向教授近期发表过的论文,再结合我在美国学习期间跟教授一起做的项目和科研经历,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图像处理与医学影像的结合部。我大概选了20篇左右的论文作为撰写研究计划书初稿的基础,大约在7月初的时候,我的初稿完成,之后通过我的美国同学的修改以及校正,大概在7月中下旬将我的成绩单,简历和研究计划书发给了意向教授。幸运的是,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复,并且与教授约好了面试的时间。因为和日本有时差的缘故,每次面试前我都会向教授反复确认面试时间,以免迟到给教授留下不好的印象。最终我于12月份分别获得了北海道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的offer,也可以说是比较圆满了。
  因为担心日本持续的边境封锁政策,我又申请了一些美国,英国和香港地区的学校。通过上述的一系列操作,我可以说已经对我在硕士阶段的学习有了一个明确且清晰的规划和目标,这对于个人陈述的写作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校其实更想看到是申请者有没有一个在本专业继续学习的基础,决心和目标以及对未来清晰的规划,我觉得这些是比绩点和简历更高维度的东西。目前,我也已经收到了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英国的伦敦国王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