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利桑那大学张潇霄
高考结束后,全家人一起商量了一下我的未来。父母认为,我应该去国外历练。当了解到华侨大学的121中美联合项目后,母亲果断让我报考。当时的自己不甚理解: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条道路,“海归”一词已慢慢有了贬义的色彩。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我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吗?
迷迷糊糊,我踏进了华侨大学,完成了大一的学业,也迎来了改变我人生的不可思议的两年。
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北亚利桑那大学最终成为了我的不二之选。北亚坐落在环境宜人的弗拉格斯塔夫市(又称为旗杆市)。虽然属于气候炎热干燥的亚利桑那州,这个地势海拔较高的城市却四季如春,仿佛世外桃源。看中北亚不仅仅是因为它适中的学费价格,优美的环境,更是因为它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名声在外的弗兰克商学院。曾被《企业家》杂志列为美国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十五所大学之一,北亚的弗兰克商学院自2006年起每年十月都会收到“股神”巴菲特的邀请,派出由二十名优秀学生组成的访问团前往奥马哈参加巴菲特问答会并与其共进午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亚商学院,开启了我的美国之“旅”。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空中旅行,我们在弗拉格斯塔夫的小机场见到了同项目的学长学姐以及专门负责中国留学生事宜的中国老师们。由于弗拉格斯塔夫很小,学校距离机场只有很短的一段车程。远远地便望见学校的正门,醒目的“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映入眼帘。“好壮观”,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学校是开放式的,有很多个出入口。不像国内的大学有正式的大门与外界隔开。校园里的道路大多数都是与外界贯通的公路。因此,走在北亚的校园里,一不留神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走出了学校。
学校里有各式各样的学生宿舍,所有宿舍的环境和条件都很不错。一栋宿舍楼一般会有一到两个公用厨房,有的还有小自习室供学生们讨论学习或放松休闲。我所居住的宿舍房间里都配备有微波炉和冰箱,公用厨房里也有公共的微波炉、冰箱以及烤箱。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我们参加了学校为迎接新生的到来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美国同学和老师的热情。通过各种讲座,老师们细心地为我们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网站以及课余生活。通过参观校园,学长学姐们耐心地给我们介绍学校的历史人文。通过新生交友派对,我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朋友,感受到了美国强大的包容力。通过社团招新活动,我了解到美国大学社团种类的范围很广,包括爱心献血、世界和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美国大学在新生入学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相当充足与细致,即使是国际学生也不会感到不知所措。
开始正式上课后,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弗兰克商学院会如此受欢迎。整个商学院的氛围严谨而不拘束,教授们严格而不失幽默,每间教室的教学设备先进而齐全。除此之外,商学院里还分布着小型自习室、计算机室、学习资料领取和作业提交处、学术咨询处以及写作咨询处。浓厚的学习氛围充满了整个商学院。因为我的专业是商务经济学,必修的课程种类比较杂,我在商学院里接触到的有经济学教授、会计学教授、金融学教授以及管理学教授。每个教授都非常耐心,也很喜欢中国学生。只要我有问题,即使是下课了,教授们也都会耐心地跟我讲解直到我理解为止。不仅如此,教授们还会嘱咐我有不懂的问题或是想和他们谈谈心都可以去他们的办公室,他们非常欢迎学生的拜访。在商学院学习的两年里,我经常寻求写作咨询室的帮助。在那里的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下,我顺利递交了一篇又一篇论文,学习到了商科论文基本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在商学院学习的两年里,我遇到过性格迥异、令人难忘的教授们:爱开玩笑、热爱经济学的Wade Rousse,严严谨谨、勤勤恳恳的Xiaobing Zhao,慈祥和蔼、教学经验丰富的Ronald Gunderson。在这些教授当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Ronald Gunderson(以下简称Ron)。Ron是一位慈祥的经济学老教授,教学经验极其丰富,他在北亚教学的时间比绝大多数教职工都长。Ron上课不会点名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他希望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Ron的课堂氛围也非常轻松,偶尔还会给我们放几段小视频。由于资历较深的缘故,许多想申请研究生的学生都会请Ron为他们写学术推荐信,其中就包括我。Ron先是对于我想继续深造深表赞同,随后便详细询问我我想申请的大学关于推荐信的各种要求。在了解了具体要求后,Ron毫不犹豫地为我写了推荐信。我们这个班是Ron教的最后一个班,在我从美国毕业的同时,Ron 也退休了。我们全班同学在最后一节课为Ron写了一张充满感谢与祝福话语的卡片。
在北亚求学的两年里,我也遇到过肤色各异,令人印象深刻的同学们。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当中,Kelsey算是我最要好的一个美国朋友。在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上,教授让我们自由分组,Kelsey主动问正坐在那儿不知所措的我要不要和她一组,让我瞬间感觉如释重负。就这样,我和Kelsey逐渐熟络了起来。我们俩在Facebook上成为了好友,也互留了电话。我跟中国的朋友们介绍了Kelsey,并且在周末邀请她品尝我们做的中国菜。在生活中,Kelsey给了刚开始不怎么敢开口说英语的我自信,让我逐渐敢和她正常的对话。在课堂上,Kelsey为我解释不懂的单词,帮助我完成要求繁琐的作业。在美留学的两年里,Kelsey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与自信,让我感受到了美国同学的友好与热情。
回国后,我时常怀念在美国、在北亚经历的点点滴滴。两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难忘的两年里,我见识到了美国大学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独特的教学方式;感受到了美国大学自由却不失严谨的学术氛围、教授的专业以及同学的热情;学习到了专业的商科知识以及开放又不失礼貌的为人处事风格。
回过头来看以前的自己,才发现原来我错了。正是因为出国留学能让一个人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感动,才会有那么多学生选择走这条路。我不应该随意揣测“海归”一词的含义,因为只有真正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人才知道他们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感谢《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给了我们留学美国的机会,让我们能感受不同的教学方式,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人生的阅历。我希望《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能够一直这样办下去,给更多渴望丰富自己人生经历的学子一个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机会。我相信像这样的项目在未来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所以我建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增加中美两国参与项目的大学数量与种类,提高参与大学的质量,能够给将来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迷迷糊糊,我踏进了华侨大学,完成了大一的学业,也迎来了改变我人生的不可思议的两年。
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北亚利桑那大学最终成为了我的不二之选。北亚坐落在环境宜人的弗拉格斯塔夫市(又称为旗杆市)。虽然属于气候炎热干燥的亚利桑那州,这个地势海拔较高的城市却四季如春,仿佛世外桃源。看中北亚不仅仅是因为它适中的学费价格,优美的环境,更是因为它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名声在外的弗兰克商学院。曾被《企业家》杂志列为美国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十五所大学之一,北亚的弗兰克商学院自2006年起每年十月都会收到“股神”巴菲特的邀请,派出由二十名优秀学生组成的访问团前往奥马哈参加巴菲特问答会并与其共进午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亚商学院,开启了我的美国之“旅”。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空中旅行,我们在弗拉格斯塔夫的小机场见到了同项目的学长学姐以及专门负责中国留学生事宜的中国老师们。由于弗拉格斯塔夫很小,学校距离机场只有很短的一段车程。远远地便望见学校的正门,醒目的“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映入眼帘。“好壮观”,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学校是开放式的,有很多个出入口。不像国内的大学有正式的大门与外界隔开。校园里的道路大多数都是与外界贯通的公路。因此,走在北亚的校园里,一不留神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走出了学校。
学校里有各式各样的学生宿舍,所有宿舍的环境和条件都很不错。一栋宿舍楼一般会有一到两个公用厨房,有的还有小自习室供学生们讨论学习或放松休闲。我所居住的宿舍房间里都配备有微波炉和冰箱,公用厨房里也有公共的微波炉、冰箱以及烤箱。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我们参加了学校为迎接新生的到来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美国同学和老师的热情。通过各种讲座,老师们细心地为我们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网站以及课余生活。通过参观校园,学长学姐们耐心地给我们介绍学校的历史人文。通过新生交友派对,我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朋友,感受到了美国强大的包容力。通过社团招新活动,我了解到美国大学社团种类的范围很广,包括爱心献血、世界和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美国大学在新生入学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相当充足与细致,即使是国际学生也不会感到不知所措。
开始正式上课后,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弗兰克商学院会如此受欢迎。整个商学院的氛围严谨而不拘束,教授们严格而不失幽默,每间教室的教学设备先进而齐全。除此之外,商学院里还分布着小型自习室、计算机室、学习资料领取和作业提交处、学术咨询处以及写作咨询处。浓厚的学习氛围充满了整个商学院。因为我的专业是商务经济学,必修的课程种类比较杂,我在商学院里接触到的有经济学教授、会计学教授、金融学教授以及管理学教授。每个教授都非常耐心,也很喜欢中国学生。只要我有问题,即使是下课了,教授们也都会耐心地跟我讲解直到我理解为止。不仅如此,教授们还会嘱咐我有不懂的问题或是想和他们谈谈心都可以去他们的办公室,他们非常欢迎学生的拜访。在商学院学习的两年里,我经常寻求写作咨询室的帮助。在那里的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下,我顺利递交了一篇又一篇论文,学习到了商科论文基本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在商学院学习的两年里,我遇到过性格迥异、令人难忘的教授们:爱开玩笑、热爱经济学的Wade Rousse,严严谨谨、勤勤恳恳的Xiaobing Zhao,慈祥和蔼、教学经验丰富的Ronald Gunderson。在这些教授当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Ronald Gunderson(以下简称Ron)。Ron是一位慈祥的经济学老教授,教学经验极其丰富,他在北亚教学的时间比绝大多数教职工都长。Ron上课不会点名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他希望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Ron的课堂氛围也非常轻松,偶尔还会给我们放几段小视频。由于资历较深的缘故,许多想申请研究生的学生都会请Ron为他们写学术推荐信,其中就包括我。Ron先是对于我想继续深造深表赞同,随后便详细询问我我想申请的大学关于推荐信的各种要求。在了解了具体要求后,Ron毫不犹豫地为我写了推荐信。我们这个班是Ron教的最后一个班,在我从美国毕业的同时,Ron 也退休了。我们全班同学在最后一节课为Ron写了一张充满感谢与祝福话语的卡片。
在北亚求学的两年里,我也遇到过肤色各异,令人印象深刻的同学们。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当中,Kelsey算是我最要好的一个美国朋友。在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上,教授让我们自由分组,Kelsey主动问正坐在那儿不知所措的我要不要和她一组,让我瞬间感觉如释重负。就这样,我和Kelsey逐渐熟络了起来。我们俩在Facebook上成为了好友,也互留了电话。我跟中国的朋友们介绍了Kelsey,并且在周末邀请她品尝我们做的中国菜。在生活中,Kelsey给了刚开始不怎么敢开口说英语的我自信,让我逐渐敢和她正常的对话。在课堂上,Kelsey为我解释不懂的单词,帮助我完成要求繁琐的作业。在美留学的两年里,Kelsey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与自信,让我感受到了美国同学的友好与热情。
回国后,我时常怀念在美国、在北亚经历的点点滴滴。两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难忘的两年里,我见识到了美国大学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独特的教学方式;感受到了美国大学自由却不失严谨的学术氛围、教授的专业以及同学的热情;学习到了专业的商科知识以及开放又不失礼貌的为人处事风格。
回过头来看以前的自己,才发现原来我错了。正是因为出国留学能让一个人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感动,才会有那么多学生选择走这条路。我不应该随意揣测“海归”一词的含义,因为只有真正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人才知道他们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感谢《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给了我们留学美国的机会,让我们能感受不同的教学方式,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人生的阅历。我希望《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能够一直这样办下去,给更多渴望丰富自己人生经历的学子一个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机会。我相信像这样的项目在未来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所以我建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增加中美两国参与项目的大学数量与种类,提高参与大学的质量,能够给将来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