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黄玮
我是2011届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的121中美交流生。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在美国这两年的经历,那就是:改变。我渴望改变却又害怕改变,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常态.在希望改变的同时,人们畏惧其附带的挑战和困难。出国学习,意味着改变现状,离开国内按部就班的生活,一个人踏上未知的旅途。或是因为无知者无惧,在2011年的夏天,我坐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还记得来到美国的第一个晚上,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小雨,在纽约的候机厅里等着延误的飞机,心里的百感交集似乎胜过十几个小时颠簸后带来的劳累,有焦虑,有牵挂,背井离乡,原来是这种感觉,意识到自己孑然一身,可是转念一想,周围的同学,有哪个何尝不是这样呢?
来到学校以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住着6个美国女孩的套间,这幢宿舍除了我一个亚洲学生,其余都是美国人。这让我不禁有些担心,因为自己性格“慢热”,学习又怕跟不上,我很担心自己住进宿舍后无法融入本地生活,会变成外国人眼中的“书呆子”。
我的室友叫Kate,读护理专业(Nursing),戴着一副金色细框眼镜,一副大姐姐的模样,第一天,她把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和盒子都标上了自己的名字,看上去比较严肃。刚开始的相处无疑是有些尴尬和沉默的,因为这毕竟是首次和不同国籍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一两周后我发现,我的室友并不是那种social型的,周末有时间的话她也会常常窝在宿舍里看电视剧,或者是复习功课,很少晚归。我才明白那些观念中的金发外向喜欢派对的碧眼女孩sometimes just in the movie,也有美国女孩子是很传统的。
Kate十分安静、严谨,作息十分规律,每晚10-11点就去睡觉了。后来我才知道每日六点钟起床她要独自一人去塞勒姆镇的公立医院进行实习,因为没有公车和接驳巴士,就算冬天有大雪,她也只能走路去。连续两三个月,在工作日内,她都是这样度过。每当选了早课的时候,在如此寒冷的天气内起床上学都让我这个“南方动物”倍感痛苦,但是看到我的室友如此勤奋,内心总会倍受鼓舞,让我坚持努力学习。Kate十分爱清洁,每次使用完厨房或浴室都会尽快清理干净,她的好习惯也渐渐影响了我,让不怎么爱干家务活的我也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地井井有条。一两个月过去后,我和Kate渐渐熟络起来,发现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每次我在课程上遇到问题,她都很乐意帮我解难。而且Kate常常不吝赞美,每次我做了炒饭,她都会称赞我做的像中国饭馆里面的一样。
和美国室友共同生活的一年让我意识到了Cultural Shock并不是只针对国际学生而言,当我们和本土学生一起相处和生活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受到文化冲击。但是只要怀抱尊重的心态、乐于沟通的态度,我们会发现即使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相处融洽。
来到美国的头两周,我们参加了bridge program的学习以便更加好地适应美国生活。通常来说,留学生活的第一阶段是“蜜月期”,因为人们会对周围陌生的事物感到新奇而兴奋,但是对我来说似乎不是这样的,我从一开始便掉入了“低潮期”,原因是选课的不顺利。因为我在中国大陆已顺利通过了语言考试,所以我可以在美国的大学直接进入本科经济学的学习。然而因为我们到达美国的时候,秋季学期准备开始,很多基础的课程已经被选走,在选不满课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一门较难的《国际贸易》课。刚来到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选上高级的课程对我来说无疑是对适应新环境更添一层难度。一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参加小组讨论,觉得自己处于云里雾里,每次看书复习做网上的课后测试都倍感吃力。因难度较大,在期末的时候,我并没有获得一个很好的分数。但是从这门课中我仍然学习到了如何跟上美国的学习节奏。例如,教授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的讨论和意见,虽然这门课有配置教材和课件,但它们只是起到了导向作用,课堂重点在于教授在课堂上所总结的要点等等。更重要的是,这门课让我意识到,当自己没有完全融入语言环境的时候,不要选择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课程。万一选到了较难的课程,除了上课要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以及多些和教授约见询问难题对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同时,我选择了新闻学作为辅修,这似乎有些疯狂,原因有三:一是新闻学习对国际学生的语言沟通和写作能力要求很高,而我只是一个刚到美国一年的留学生,虽然日常的英语交流没有问题,但是英语文学功底并不是很深;二是我完全没有新闻专业的基础,除了曾经在中国的高中和大学社团里面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三,新闻课的功课负担很重,每个星期学生都要阅读大量新闻和写不同的文章作为练习,在主修课程尚未完成又有两年限期的我,还是选择了新闻学。
它带给我很多压力,但更多的是快乐,它让我对美国校园有了更深认识,对这里的人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每天要关注美国的重大新闻,为了加强对新闻的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教授会要求我参加不同的校园活动或者社区活动,然后记录整个过程并采访新闻事件里面的人物,例如去观看当地的体育比赛或者是重大活动的讲座,甚至是塞勒姆镇的政府公开听证会。
每天的我需要接触美国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并和他们进行交流,有同龄的学生、学校里的教授或工作人员,也有当地的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员,这让我从刚开始面对受访者的胆小怯懦或者语塞尴尬,到后来变得从容淡定,打开了内向“慢热”性格的我。语言基础上的差距意味着我需要比本土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新闻课,常常白天绞尽脑汁寻找不同的新闻素材,晚上熬夜写文章。学习新闻学一度让我很疲惫。可是每当跨过一道坎,在不断进步时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我融入了美国校园的学习,也了解了这里的文化与政治,而不是被隔绝在自己的宿舍和小圈子里,这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乐趣。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上新闻基础写作的时候,某次作业要求调查和总结马萨诸塞州某个镇或地区的美国选举数据的特点,并找出其中的新闻点报道出来。 因为数据的不全面,我打了几个电话到马布罕尔德的镇政府办公室咨询相关问题,那时的我刚开始学习采访,语言很不流畅,隔着电话,当地的工作人员还是很耐心地解答我、帮助我,让我不再紧张,更多的是我感受到了美国的政府工作人员对民众的服务意识很强,工作负责,且礼貌周到,折射出其社会的民主性很高。
在渐渐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我也开始享受在这里的生活。课余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项目FFSAT,主要负责带领林恩镇社区公立小学的孩子们参加音乐活动和教导他们使用音乐软件。在两届的国际学生的“文化之夜”里,我都参与了表演。平日里的生活也有很多小乐趣,我常和几个要好的中国同学和朋友聚在一起做中国菜吃,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各自锻炼了厨艺。两年下来,我们都会开玩笑“新东方烹饪学校”的都没有我们那么专业。塞勒姆州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东北方,乘搭公交车40分钟即可到波士顿市。波士顿除了经济发达、名牌大学云集,还是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芭蕾舞团、乐团,还有很棒的博物馆。所以每逢周末我和朋友们总会找机会去波士顿看芭蕾舞表演或者去乘坐地铁的绿线去Fine Arts of Museum看一些有趣的美术展览。遇到一些长假期,我们就会一起去西部旅游,例如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旧金山、西雅图等城市,或者是去寄宿家庭体会地道的美式生活,这些经验让我更加深入了解美国的文化,在这里十分感谢我的寄宿家庭主人Mary Gardner,总是给我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好的建议,在美国,她就像我和几个中国朋友的家人一样,带给我们温暖,让我们了解美国的习俗,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
两年的美国生活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对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关心,它让我明白了家人与朋友的珍贵。我也学会了如何独自一人思考、生活和学习,对于我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难忘的经历会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对我的将来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