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读书应该是我很久之前就有的一个想法。但在知道121项目之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都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2010年我考上了国内的研究生。在读研一期间,偶然从学校的网站上知道了121这个项目,觉得可以利用研二一年去国外再修一个学位是个很不错的机会。遂和家人很认真的商量,毕竟出国读书需要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我和其他同学最为不同的一点是我已有家有子。这样抛家别子、远渡重洋去读书,我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好在家人们都很理解、支持我,我也总算有了这次很难得的机会。
出国前材料的准备是一个复杂又麻烦的过程,尽管我先前已做了很多工作,但依然还需要准备很多。我只能自我安慰:这是程序,大家都得做,而且为了以后不麻烦,那现在就多麻烦点做好吧。一切都还算顺利,只是在第一次签证的时候,却被拒掉了,让我超级郁闷,好在二签的时候很顺利。我很开心,总算可以去美国读书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小小心愿也总算可以实现了。
尽管自己已学了多年的英语,而且已读到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我知道自己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还是挺差的。所以在飞机上,空姐跟我说话我竟然一点都没听明白。落座后,我始终把自己的脸扭向一边而拒绝给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搭讪的机会,为的就是不太“为难”自己。那种连张口的自信都没有的感觉真的挺痛苦的,所以还是在飞机上,我就在心底暗暗地给自己下了一个目标:一年后,希望我可以流畅的表达自己,并轻松地理解别人。
但是,目标易立, 实现却难。那种“听不懂、说不出”的郁闷整整折磨了我一个学期。初到时,学校为全体121同学安排了十天的语言课,之后我们研究生就进入了正常的专业学习。十天的语言课毕竟不足以让我们很好的过渡,对于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课程、全新的形式并且English-only的课堂,说实话——我很懵……教室里,我成了最安静的一个,整整持续了第一个学期。但“安静的听课”在中国可以,在美国是不行的,因为课堂讨论很多,课堂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还要被计入考评。我必须得参与,所以我就逼迫自己去挑战自己。课后,我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教授总是留很多作业,需要读很多,还要写很多。我很认真的准备,遇到有问题的地方就记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上去问教授或同学。美国的教授很喜欢学生问问题,所以我得到一个窍门就是:如果我没有很好的观点,但我有很好的问题,我问了很多问题,我也就很好的参与了课堂,因此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课堂表现。
不得不说,在美国读书还是挺辛苦的,抛掉语言的原因不说,要读和要写的作业真的很多。要说我们课也不多,一学期三门课左右,每门课一次一周,有的hybrid课,即classroom和internet结合的课,二周才一次。尽管如此,教授布置的作业却足以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到二周内不得空闲。只记得当初天天不是抱着书在读,就是抱着电脑在写,常常写的“昏天暗地”的,累到不行。为了应对大脑疲惫,我要么听听音乐,要么走出屋子到附近的海滩公园里转一转。若还不行,就只能给自己放个“小假”好好睡一觉。对我们研究生来说,作业大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完成的,因此选一个安静的住所或性情相近的室友还是很重要的。
后来,我慢慢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写作业,却没了时间出去感受生活,而且,快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的口语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毕竟课堂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只关注了课堂和作业,口语无从提高不说,更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就感受不到了。我遇到了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个dilemma (困境):要想更快的提高口语,我必须走出去跟更多的人说话、交谈;要想更好的完成课业,我必须呆在屋里认真读、好好写。我想这一点应该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面对:到底该要怎样平衡生活和学习?我采用了和上班族一样的作息,即把所有的工作时间都用来学习,然后用所有的节假日出去结交朋友、感受生活。这样的安排让我的生活很充实,我学的快乐,也玩的开心!
时间过的还是很快的,一年的学习就这样紧紧张张的结束了。回首望去,感觉像个梦一般,似真似幻。依稀还记得临回国时,我的美国朋友问我:怎么评价你在美国这一年的生活和学习,有没有遗憾呢?我说“无怨无悔”。真的,我收获了我既定的目标,尽管它可能还不够好;我历练了自己,锻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我;我开阔了自己眼界,世界于我变得越来越大……但,如果真说遗憾,那就是——因太多时间用到了学习上而没能去旅游很多,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没能看到很多美国美丽的风景、也没能感受到足够多美国的风土人情。但是来日方长,而学习的大好时光却是短暂的。我想我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应该会是对的!
在塞勒姆州立大学校园
和教授Laurie及同学王岩
和黎利教授和MBA研究生朋友杨晴
去参观尼亚加拉瀑布,和美国一寄宿家庭的小孙子和小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