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乔治·梅森大学2009年毕业生王琳

  王琳,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06年8月19日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2008年7月7日回到中国。2009年6月23日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

 


  当我动笔写美国留学经历的感想时,突然间百感交集。两年来,我从来没有系统的想过在美国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而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却是我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征程。我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在美国的烦恼、困难、思家情绪从来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过,反而,和朋友分享的最多。我曾经在日志中写过,“美国是一个让我既爱又恨的地方”。说“恨”可能有点夸张,而“爱”其实也没有达到如此程度。准确的说,美国是一个让我既喜欢又讨厌的地方吧。现在,在祖国的土地上,在熟悉的校园里,在依旧的电脑前,我两年的记忆片段被一遍遍过滤着……

  还记得刚踏上美国国土的那种兴奋,十几小时的飞机的旅途辛苦全然抛之脑后,那种好奇,期待以及紧张的复杂心情是我从未有过的。打量着Diane给我们准备的食物,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环保意识。承装着食物的是一个个环保的纸袋,方便、干净,很有感觉,因为在欧美电影中经常看到装着法式面包的纸袋。从来都是认真洗完水果再吃的我,也跟着大伙拿起纸袋里的蛇果就咬,感觉自己进入了电影里似的。不到半小时,车就驶向了一个小树林,然后我想象了很多遍的校园终于到了。到达宿舍楼的时候真的有点失望,不过进入宿舍却满意了很多。这不禁让我感觉到美国人更注重内涵,而忽视外表。这似乎和中国的建筑截然相反。之后我也越来越感觉到中西方的思维模式的差别。西方人更关注于细节,而中国人更关注于整体。美国宿舍的内部设施很齐全,设备也很好,安全设施更是严格把关。而美国人做事很严谨很严格的风格着实让我佩服。

  我当时和一个同学私下协议提前换宿舍,到准许换宿舍的时候再去申请,结果有人报告给宿舍管理员。那个管理员很不给情面的让我们换回来,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不搬的话,就得搬出宿舍楼。当时刚去,英语也不熟练,争辩不起来,也不知道怎么求情和解释,所以就打算换回来。而我的外国室友知道我们是双方愿意交换宿舍后,就和管理员解释和求情,管理员竟然同意我继续住下去,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交换宿舍的手续。还好这事有惊无险。原来一切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的美国人也有讲人情,通情达理的一面。

  接下来,熟悉学校的环境,适应饮食和美国的气候,还有融入这个陌生的异国他乡的生活都是我必做的功课了。还好,对美国的十足的好奇心,再加上年轻人的更强的适应能力,我很快就适应了。心理上是适应了,但其实身体上还是没有适应。过了不久,不长痘痘的我便开始长起了痘痘。不仅仅是我,其他几个女同学也是这样。我的体重也悄悄的爬上了3位数。然后,不喜欢运动的我也只能去学校的健身房。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不过,美国人的健身意识,对运动的热爱真的让我很敬佩。运动强国真的是名不虚传啊。大清早的就有人在跑步,到晚上9,10点还是有人在跑步。这让我想到《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里的阿甘不正是体现了美国人持之以恒,爱拼搏的宝贵精神吗!而永远生活于奔跑之中的人更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吧。

  这两年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美国的课程学习了。美国的学习更加的独立、自主、开放。在国内,每学期上什么课基本上是学校规定的,但美国不是,这学期,你愿意修难点的课程还是简单的,愿意修这个,还是那个,都是你自己决定的。毕业时间长短完全是自己决定的。全校的学生都可能成为同班同学。学校的所在地遍布无线网络,上网很方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校内网页做的也很全面,基本上可以找到学校所有信息。教授们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方便又快捷。美国老师上课很有计划,在开学第一天就发计划表,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这个学期要做什么,每节课都要上哪些内容。老师有计划也会使学生有计划。我对美国的课程学习很感兴趣,因为老师都是选自己喜欢的,课也是选自己感兴趣的。不过,在美国的学习真的很辛苦, 可能我是外国人的缘故吧。我待在宿舍写过整整一天的文章。美国的课程考试多,作业多,每周都有作业和考试,让我无法松懈。大部分的老师都很敬业,很负责,很有激情。除了学习,校园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Mason有自己的小节日,每周有几档好看的免费电影,艺术中心有表演团的精彩演出,这让我感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每个假期,我都和同学出去旅游,可以说是玩遍了整个美国,了解了美国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西海岸固然好,夏威夷固然美,中部固然辽阔,我个人认为还是东海岸舒服。Fairfax气候不错,四季都很美,特别是秋天,树叶真的是五颜六色,别提多好看了。学校遍地的郁金香,让我怀疑自己身在何处。最重要的是那边是我生活了两年的地方,我熟悉它,了解它。当我旅游结束后回学校时,真的有回家的感觉,而那个家不是中国,而是Fairfax。 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没有归属感,感觉自己在美国飘着,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地方。当然,那是我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在作祟。在美国学习,需要有承受孤独和寂寞的能力,每个人都很独立,在学校看到的都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学生,几乎看不到成群结队一起上课的现象。他们的朋友的概念是有时间一起聚会,旅游,学习,而不是整天黏在一起。交上真正的美国朋友还是比较不容易的。相反,同是国际学生的其他非美国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大。总的来说,在美国的回忆都是很美好的,回国的这些日子,总是让我想到美国,想到在那度过的点点滴滴的日子。

  至于我之前说的讨厌美国,不难想象,是我遇到困难,思念祖国时候的情绪了。每到圣诞节,当学校空空荡荡的,甚至没有提供食物和校车时,思家情绪就油然而生。特别是刚去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还常常遇到大雪天无法出行,认识的人也不多,就只能待在宿舍想家。那个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在异国他乡好可怜,好孤独,好无助,特别怀念在国内安逸的生活。于是乎,我也将此迁怒于美国。所以才有对美国“又爱又恨的”说法。

  总的来说,美国是一个自由开放舒适的国家。我一直很羡慕同龄的美国人的生活。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工作去做。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选择却受父母的影响,受外界人的眼光的影响,受高收入,高福利的影响,太多的外界影响,让我们无法选择喜欢的工作。但美国人却不一样,只要他们认为有意义,喜欢的事就会努力去做。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她大学毕业了就去非洲当了大半年的义工。如果换成是中国的父母,肯定不支持。但要达到那种开明的程度,还有待祖国未来的发展。

  如果时间回到从前,我还是会选择去美国,即使有再多的困难,孤独和无奈。在美国的两年让我成长了很多,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很多,遇到了困难也学会了自己去担待,处于不同的环境也学会了怎么去适应。短短的两年时间在我生命中却会是璀璨的,无与伦比的。

与教授、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摘苹果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华盛顿一日游

游览洛杉矶环球影城

夏威夷之旅

和室友一起看学校的篮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