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2008年毕业生杨南鸥
杨南鸥,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科实验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2005年8月20日赴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专业学习, 2007年8月15回到中国。2008年6月24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五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云南大学和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准备返回美国大学继续攻读人类学专业研究生。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坐落于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弗莱格斯塔夫市。弗莱格斯塔夫市是一座非常漂亮,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小镇,是美国典型的“大学城”类型的小镇。人口为57,000人,其距离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仅有140公里,周围还有很多国家级的公园和峡谷,是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弗莱格斯塔夫市同时位于有“四角落”之称的亚利桑那州及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美国西南四个州的交界区域,这里是印第安文化的发源地、印第安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中心,这和我的家乡云南有很多相似之处。云南是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我曾对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了一些研究和调查。而弗莱格斯塔夫市优越的文化区位条件,以及学习和了解美国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在1+2+1项目供选择的美方学校中,最终选择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就读的重要原因,对我今后在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发展有很大帮助。
经过了18小时的飞行旅程,跨越太平洋海域,我终于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来到了我期待已久的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校园很大,分为北校区和南校区,每天都会有免费的校园巴士穿梭于校园接送学生。原本,我以为亚利桑那处于沙漠地带,我们的学校可能会长满了仙人掌。可是当我到了我们学校以后才发现,弗拉格斯塔夫市海拔2000米,高海拔气候导致这里气候凉爽宜人,校园里栽种有北美特有的圣诞雪松,加上学校布局规划合理,建筑别致,宁静的校园充满了书香气。最美的风景,要数校园正对着的圣弗朗西斯科山,山顶时有积雪,很是漂亮。上学时都可以遥望欣赏,很是心旷神怡。学校的校园设施非常齐全,健身中心、室外田径场、大型室内体育场、室内游泳池、图书馆等等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学校还有不同类型的学生公寓,餐厅也精心考虑地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们提供了各种风味的食物,那里还能找到我心爱的中餐。
到美国以后我需要担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托福考试,之前,我从未参加过任何这种语言类的考试。通过之前的紧张准备复习,幸运的是,我第一次就通过了托福考试,这就意味着我可以直接进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
人类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和中国的民族学有些类似。当我拿到选课的课程列表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选课,所有的课程看上去都非常有意思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人类学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学科,它囊括了四个方向的附属学科: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这样看来可以说是文理兼备,所以我的课程覆盖了偏向于自然科学与生物学方向的体质人类学,偏向于历史文化方向的文化人类学,偏向于实际试验操作分析的语言人类学,以及偏向于地质学、历史学和法律的考古人类学。
“万事开头难”,通过了托福考试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具备了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仍然是我需要克服的一个大问题,而另一个影响我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背景知识。刚开始去听课的时候,由于语言上的不适应,以及人类学课程所涉及的大量背景知识,表面上似乎大致听懂了教授在一堂课内所讲授的内容,可是要想真正的深入理解,完成好以后的作业、论文和考试,课后还需要自己去花上大量的时间精力,咬文嚼字的温习教科书。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我通常一边看教材一边背单词,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词汇量。以后证明,这种方法让我很快的掌握了许多专业词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在语言上的学习负担。
人类学的课程往往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理论体系,这相应的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因此,图书馆成为了我课余之后的第二课堂。在图书馆找书也有很多学问,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之中选中自己真正需要的精华书籍,甚至只是一本厚厚理论书中的一篇论文,我培养出了许多在图书馆里找资料的心得和经验。图书馆里大量不同种类的书籍,各种学术电影和许许多多的电子资料能有效地帮助我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系统。
为了按时毕业,每个学期我都要学习5-6门的专业课,相比较于国内一个大学生一学期的课程来说,课程听上虽然去不多,可是事实上课程量却是很大的。有些课基本上每周都有小测验,每两周或每月都有一次大的考试,而且每次上完课后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作业,有的或许是下载阅读教授在网上粘贴的文章,并且要批注心得体会或是问题,以便在第二节课上参与课堂讨论;有的是参与网络课程的学术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有时或许是需要向图书馆点播一些相关影片观看,写观后感影评。总之,教授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你生活在“痛苦”之中。经过了第一个学期,我逐渐适应了美国的学习考试模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要想急速进入全英语化的学习,不但要听得懂英语,而且要能领会课程内容。随着课程代号的升高,意味着课程难度在逐渐上升,我需要相应的在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所选的各种课程包含的作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使我一天需要保证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几个小时的睡眠。教授们决不会考虑你是国际学生而对你降低学习要求,或是给你其他优惠和照顾,他们会把你和其他美国学生一样平等对待,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所以,作为一名英语为第二语言并在英语母语国家学习的学生,要想获得教授的认可和赞赏,只能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
“学会怀疑,独立思考,寻求答案。”这是美国式的大学教育观,也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在美国上学,我能够很强烈的感受到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然而每天我都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
我的大学生活却不仅仅只限于书本和学习,课后我也参加许多的学生活动,学生社团和学生聚会,比如说参加国际学生社团,人类学社团等,通过参与这些社团,我能更好的溶入美国的学习生活,和美国同学相处,并且我还交到了来自于全球不同国家,和我一样的国际留学生朋友,例如韩国、日本、匈牙利、乌克兰等。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尤其是我们1+2+1的学生在学生活动方面是非常积极的。第一年,我和其他一些1+2+1项目的学生和福建师范大学的交换老师,以国际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环小镇游行活动。每逢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国庆节还有春节等节日,留学生们就会聚在一起联欢,学生准备一些节目表演,老师们或当地生活的华人同胞们则会准备一些中国传统的美味佳肴,这些活动能帮助我们消除思乡的情绪,感受到在异国他乡的温暖。除了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外,美国的节日也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万圣节时,美国同学会邀请我一起制作南瓜灯,参加美国同学的化装舞会和派对;感恩节时,美国的教授还邀请我去家里做客;圣诞节会和美国朋友的家人一起度过,或者和同学相约去游览美国其他地方的风景名胜。
经过了两年的刻苦学习,我终于在2007年的夏天顺利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结业了,结业典礼的那一天令我永生难忘。穿着学士服,我和所有结业的同学一起,接受校长和教授们的握手祝贺,场面令我感动。此时,看着每一位教过我的教授欣慰的目光,我感到一种莫大的荣誉,以及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的骄傲和自豪。
现在我已回到中国,每当我漫步在银杏树下,我的眼前总能浮现Leung博士、 Vasquez博士等每一位教授的身影以及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
我在云南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学期,除了准备毕业论文,我还参与了云南大学与耶鲁大学在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小水塘麻疯病康复村的志愿者义务劳动。通过活动,我将在美国学到的人类学知识运用到了此次田野调查中,加深了我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最终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标。
在美国的专业学习为我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我参与撰写了《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云南大学出版社)一书,已于2007年出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2008)世界大会”将于2008年7月在昆明举办,我独立撰写的《少数民族符号与介质元素编码》一文入选“民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会议,这将又是一次在人类学领域与各国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好机会。
1+2+1项目给了我一个作为本科学生到美国学习的机会,同时我能够有机会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学习并提高英语,并且独立自主的生活;同时还能够结识许多优秀的教授,认识各国的朋友并结下终身的友谊。然而,除了这些以外最重要的是,通过1+2+1项目,我真正成长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成人。现在,我将有能力去面对将来未知的世界,坚强而又自信的继续创造未来的辉煌。而所有的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弗拉格斯塔夫市的学习和生活,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永恒而又难忘的回忆。
2008年6月获得中国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学士学位后,我准备返回美国大学攻读人类学专业研究生。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1+2+1项目学生庆祝游行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校长会见2005年1+2+1项目全体学生

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视觉人类学教授合影
感恩节在美国家庭晚餐
与马来西亚同学和泰国同学雪景合照
在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小水塘麻疯病康复村做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