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洛伊大学2007年毕业生陆叶

陆叶,南京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2004年8月14日赴美国特洛伊大学会计学专业学习,在美学习平均成绩3.76,2006年7月4日回到中国。2007年6月27日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四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特洛伊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度优秀毕业生奖。毕业后在上海史泰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在美国2年的学习生活,那就是“自由,但自主。”

  首先从选课和课程安排方面来说,美国学生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在美国,学生可以在学期内自由地搭配选修的和必修的课程,没有固定的课表,没有班级的概念,而且修课的数量在规定范围之内可以随意,比如一个学期修3门或5门。在中国大学,4年学修的课程一般已经设定好,只有一些选修课可以随学生的选择而定。

  其次,从教学方式、内容、学习方法等上来说,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美国的自由特征,但同时也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觉和自主性。这对于循循善诱的中式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也是最大差异所在。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比较中美大学教育的不同:

  1、教学方法,美国课堂的学生人数比较少,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比较有针对性。课堂教材不是唯一,很多教授都有工作经验,说到某个知识点能举出自己的例子。比如在我修专业课审计的时候,课本上有一则准则是说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由于这门课的教授以前在Atlanta某家公司任CFO一职,他举了一个当时他们公司的案例,加深了我们对准则的理解。

  不仅专业课如此,语言课也很生动。刚到美国考完TOEFL后,我成了Bridge student,也上了AEG。记得有次课的内容为介绍美国的Ice cream的一些公司。书上自然是列举了那些大公司的创业史和产品的不同,但我们的老师居然买了很多不同牌子的Ice cream 让我们品尝,并让我们说出特点,哪家公司的哪个产品比较有名。那堂课我印象很深,因为不仅有得看有得听,还有得吃。结果考试的时候我对那些公司和产品都很熟悉。

  中方大学的教学比较注重学,理论要求比较高,学术性比较强。美方大学的教学比较注重用,知识比较浅,易懂,内容形象具体。在中方大学学习的第一年所学的专业课涉及的就是定义的死记硬背,老师上课把重点定义划好,下课后学生做习题,背定义。而在美方大学,定义并不难懂,比较通俗,而且老师会根据定义举出例子,传授解决方法,然后应用到实际的公司案例中去。考试遇到相似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解答。

  我觉得中美大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差距是,美方大学教学更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教与学更融合。一个老师会教很多届学生,每届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老师会依照当年学生的特点做出教学调整,如果班里有很多国际学生,老师们会把知识点衍伸到国际层面,根据各国不同的情况分析,也欢迎国际学生做指正,提供新的信息。教授并没有把每堂课教学作为任务,内容比较随机,如果哪堂课有学生和他为了一个观点争辩一节课也没关系。教授欢迎课堂提问,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共同理解问题。事实上美国学生也喜欢在课堂插嘴提问,不需要特别的礼俗,课堂气氛很轻松。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方式,觉得教授和学生之间平等,双方都很尊重对方。

  2、授课教师,在我所接触的教授中,95%以上都是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的。比如我的专业课老师Mr. Moody是一名CPA,曾在Atlanta的一家公司做过CFO,还在Florida的一些公司做过财政顾问。Operation management课的老师就是当地银行的一位Manager. 我觉得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师首先更有自信,对自己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要求很高,对行业的发展变化更敏感。在教学时,自己的经历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得书本上的知识变的很生活化。美国的大学生一半都take part-time job,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可以及时请教,共同讨论,这点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很有帮助。比如曾经有位同学问Mr. Moody为什么她工作的公司每季做的报表和书上写的做法不同,哪个更好。Mr. Moody解释说书本上的方法适合比较大的企业,小公司可以简化之。随后教授根据那个话题衍生了一些相关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了很多。

  不过我觉得中方大学在选择教授方面开始有了改善。今年回到南京师范大学开始大四的学习后,我发现经济法教授的教学比较有特点。他本人是南京几个企业的总裁和顾问,以前在证券界也工作过。他教课没有完全依照教材,每节课都充满新意,他不仅把课本上的重点和次点分的清楚,而且课堂上教会我们从他亲身经历的案例中理解经济法的条例。比如合同法里暗藏的玄机应该怎么识破,怎样才能在应聘时保护自己的权益等。由于他讲课十分生动有趣,每堂课的效率都很高。

  3、教学指导思想,我想世界上每所大学的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的人才,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然后为社会带来财富。

  在美国学习的期间里,美国大学教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中国大学更注重传达知识。例如,同样一个课题论证,美方教授就会告诉学生资料哪里可以找到,论证过程会用到哪些知识,然后就让同学组成“group”讨论研究,得出结果,最后教授会总结论证过程。有很多时候老师都发现同学有比书本更简洁的方法。而中方的教授一般都自己先找资料,有时还要翻译国外的信息,然后自己整理好,上课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我想最后中美大学生都会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甚至中国学生学的更好,但说起为什么怎么解决,中国学生可能就解释不清。再遇到要推理论证的问题也无从下手。

与中国学生所处的充满压力的学期氛围不同,美国学生并不以为学习是主要生活,他们大多都边工作边学习,然后把所学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很快。在中国,学了当然也是为了用,不过很多学生都要等到毕业之后,踏上工作岗位,才面临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正确的指导。难怪有些学生抱怨道大学学的知识起不了什么作用,全靠自己跟有经验的人学,再加自己摸索总结。可见,经验是很重要的,我想如果在学生时代就有了经验,以后正式工作后会进步很快。

  4、教材和教学设备,美国大学的教材更新很快,平均一年半就要更新一次,每次更新都会加入一些新的理论,数据,和信息。和中国大学教材不同,美大学教材里的知识点都会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或管理方案作为形象说明的一种手段。很多教材每个章节后都有一些国际企业的case study。比如美国知名的大企业, Wal-Mart, Coca Cola, Pepsi 就经常出现在课本里,这样我们可以学习到一线企业的管理理念。美国大学的教材里经常会出现很多漫画,形象的反映了要说明的内容和阐述的观点,这样的表达方式我觉得很有趣。

  中方大学的教材比较空洞,和实际生活不贴切。从我接触到的非专业类和专业类的教材来看,强调理论,概念,计算的占多数。教材里案例涉及到的企业也通常以A公司B公司来表示,让学生觉得信息量不足,缺乏时代性。

  我选择的美方大学是美国特洛伊大学,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而南京师范大学位于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城市,我觉得从教学设备上来看,中美差距不大,甚至中方要优于美方。美方大学有的老师课上还在用投影仪,但中方大学基本都采用电脑设备。所以我觉得中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设备要优于美方(美国特洛伊大学)。

  5、课时安排,中方大学和美方大学每一门基本都为3个学分,一周三个课时。而不同的是,中方大学一般是每门课一周一次,一次几小时。美国大学为一周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钟。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美国大学的课时安排。因为中方大学教授与学生一周见一次,每次上课都相隔一周,内容相对会脱节,不便于学习交流,而且有时候教授布置的作业也会忘记做,或者教授本人都忘记查。一次课几小时虽然能教很多内容,但往往效率不高,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下降。美国大学每节课都控制的恰好,而且一周和老师见三次,前天不懂的今天就能问明白,老师也方便做课后复习检查,知识巩固的很及时。再者,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会拉的比较近,关系很好,教师也能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方便教学。

  6、考试,中方大学考试比较少,一般一个学期为期中、期末两次。这样的考试安排虽然平时比较轻松,但一到考试会给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造成压力和负担,也不利于教学的目的。学生容易把考试当作一种任务,而不是对自己学习的检验。考试内容对记忆要求高,有时候相似于默写。很多学生为了考试临时抱佛脚,考过全忘掉。

  由于我是个喜欢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生,所以相对来说,更喜欢美国的考试安排。一般教授会在每3章结束后安排一次考试,内容不难,只要理解和掌握。很多教授也很喜欢在课堂安排quiz,检验学生回家复习和预习的情况。QUIZ的内容有的是针对每个章节里的重要的细节,有的则针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通常教授都会把QUIZ算成对平时成绩的加分,所以这样的检验方式很受大家欢迎。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得我在学习习惯,方式上获得了更先进的理念。我很感谢这个项目对我的帮助。希望这个项目继续很好的进行下去,吸收更多的好的大学进入合作项目,为真正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更多优待和便利。

 陆叶的父亲陆仁兴先生代表第四届毕业家长在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四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陆叶是翻译。

陆叶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第一批学生出国前培训上介绍赴美学习体会后,给出国学生和家长咨询(2007年8月2日)

在美国2年的生活学习中,结交了很多国际学生,图为我和我的韩国室友

 


我和戴维斯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赴美学习的8名同学去田纳西州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