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鲍尔州立大学2012年毕业生沈智闻

 

沈智闻,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2009年8月15日赴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在美学习成绩优异,2011年8月11日回国。2012年6月20日在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九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度优秀毕业生奖。2012年秋季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时光飞逝,两年前的生活还历历在目,但当我回到苏大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记得两年前跟同学吹牛打闹的宿舍,现在那里已经完全没有了苏大学生的踪影;而当我回到苏大又一次在为各种盖章奔波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各种部门早就不在老地方了;我被安排到新的宿舍的时候,看到的也是各种新的面孔。从开始知道自己要去美国学习到再次回到这里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多里收获了很多。

    在出国之前的半年我把很多的时间用到了学习英语上,从知道自己要参加1+2+1项目之后便开始了TOEFL的学习。在mp3里放上一些听力然后边听边记笔记,自己一遍一遍地跟着录音读,准备一段材料边讲边录音。这些事现在感觉起来还是很傻。很难说这些付出是值得或是不值得。尽管最后TOEFL的考试也取得了需要的成绩,但总感觉这么做的效率非常有限。英语能力真正的快速提高是在刚去美国的那段时间。

    如果说在国内的英语学习是自发的话那在美国的就可以说是生活所迫了。由于通过了TOEFL考试,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学期就进行了专业课的学习。对刚去那个新环境的人来说,突然的转变总是手忙脚乱的。刚去的时候非常害怕跟老外说话,一方面是害怕自己说不好,另一方面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时候我会提醒自己要鼓起勇气去说,去跟别人交流。不过事实上这些心理上的暗示并没有什么效果,即使是强迫自己真的说出来了,更多的时候会有很多尴尬。后来发现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一步步慢慢地建立自信心。我们不需要一下子就可以口若悬河,当周围有人在聊天的时候,仔细得听着他们的话题,当有一些有所了解的或是感兴趣的方面,这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去交流了。经过一次又一次交谈就会慢慢好起来了。

    说到跟人交流,在宿舍里的生活也是很有乐趣的。美国的宿舍相比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自由。没有限网,限电,有各种娱乐的设施。乒乓球,桌球,电视甚至连Wii这样的游戏也有。宿舍里面还会经常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在我们刚搬进去的时候就有一个欢迎会,很多人会一起唱歌,还有一些奖品发送。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大家组队一起去看美式足球比赛,由于在这之前还完全没有去观看过大型的体育比赛,一起去的中国同学都有些兴奋。大家都穿上了红色的衣服,支持我们学校的队伍。当然也不乏一些比较疯狂的点子,结伴的人中有人在脸上涂上了油彩,更夸张的是有人就干脆把上衣脱了,把身体全部涂成红色,想想如果没有红色衣服的话这也的确算是个不错的主意。总之还有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来到这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经常都会有新奇发现。

    新奇的事物的确不少,不过平凡的每一天才是人生的常态。宿舍不算大,不过由于只有两个人居住再加上我的东西也不太多,并不狭窄。每天在宿舍里做得最多的时候就是睡觉和与电脑互瞪了。我的舍友是个学音乐的老美,有一种独特的搞笑气质。每天似乎都比较high,经常会做些很欢乐的事情,最常做的就是平时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装出一些很奇怪的表情,然后在大家都很惊讶的时候,来句I’m just teasing.让人有种很无奈的感觉。一层楼上哥们也都比较亲切。在宿舍里住的一年最让人难忘的风景应该是就是一群人两个两个面对面坐在走廊上的情景,每当有人走过坐着的人也不避让,我是经常上课回来就看到这个场景,感觉就像是一种独特的欢迎仪式,不过走回自己的房间就得像过地雷阵一样小心翼翼了,踩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尽管是平凡的第一天,但也可以感受到那里自由的生活气息,想到的事就去做,这种不顾一切的冲锋精神和创造力以及少有拘束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在生活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饮食了。对于吃惯了中餐的我们来说,要每天吃汉堡什么的的确很难受。饮食的平衡和规律的确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大学里面。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晚睡早起,不吃早饭,而中饭暴饮暴食,这样不规律的生活最直接导致的就是体重的急剧增加。1个月里长个10斤并不夸张,也并不少见。在学校内的餐饮店里随便走一圈就会发现各种食物的热量都是高得惊人了,这也难怪在英文写作课上大家都喜欢拿饮食做为课题来做为研究。这时候就要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规律了,另外进行锻炼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各个学校都会有比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在美国相对国内很大的不同就是硬件很齐全,而且基本完全不可用担心有人来跟你抢,各市设施会在全年的大多数时间对外开放,时间规划都是对外开放的,想了解的话就只要去网上找就行了。

    在美国的学习是既辛苦又轻松的。说辛苦,主要是在用英语学习和课外对自己的要求上。作为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阅读是很累的。不仅是慢,很多的时候都是由于自己丧失耐心停止了阅读,再进而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情绪。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通过选择一些难度比较低的阅读材料先看起来,只有多看了才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另外的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上。如果真的对一门课很有兴趣的,那不用说,课外的时候自然会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那对觉得没有意思的课呢?在美国的学习学各种各样的课是避免不了的,不管是上什么专业的学生,商科也好,科学类的也好,文科的也罢,都必须上足够多的人文,科学,经济类型的课。我的第一个学期就学习了艺术历史。现在看来可是比较辛苦的一门课,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解各种不同的时期世界各地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然后还要自己进行应用,对一个不熟悉的作品进行鉴别,对一个博物馆里的作品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等等。说白了,在国内这些就是一个星期上一次的公选课,听了最好不听拉倒的课。而在美国这些老师都对自己的课十分认真,不会允许诸如打酱油之类的事情发生,有时候甚至比专业课的老师要求更高。有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要做到这个样子呢?学好专业知识不才是一个大学生最首要的任务么?直到看到一篇文章之后才有所感悟。大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文章上是这么说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各种不同方面的知识才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观点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得认真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国古代文人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傲,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极力地宣扬培养全才,这些古人的行为与现在的想法也很相似。

    说是辛苦,但也不要就这么害怕了,有的时候学习更是轻松与方便的。在学校基本上任何地方都是有wifi可以用的,这也就为学习的信息化提供了平台。任何时候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查找资料。网上的图书馆可能已经不算鲜见,那在网上进行考试,在网上看已经上过课的视频肯定算是有点新意的了。自由还是所有事物的基调,很多考试由于是电脑上做的或是网上做,你是可以自己选择考试的时间。不过这个方便的功能似乎让有些老师爱上了考试,每周一个小测试这种事情好像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另外一个有趣的功能是网上的教学视频。上大学嘛,总是会有缺习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够有先见之明够高科技,他就会把每一节课的视频录下来传到网上,缺课的同学就可以补上这节课,当然如果很无聊想多听几遍课也是没有问题的,记得以前有个人太无聊了,于是就把自己上过的课再看一遍,主要观察自己发言的窘相和摄像头上偶尔出现的美女...总之有了互联网大家都可以变得轻松开心一点,用好它也是在美国学习必修一门课。

    最后再唠叨一下专业课的学习。在国内专业课老师经常说学习应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尽管我想大多数人应该是完全没有感受到这句崇高的话的价值。不过它应该是有它自己的价值的吧。专业课的学习经常伴随着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以及小项目。尽量去参加一下这些活动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或见识,还可以培养对自己专业的热情。

    对1+2+1这个项目的话,首先我是很感谢的,因为给我以及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如果有意见的话那应该就是在学生出国了之后再多一些交流吧,在美国的相关老师也可以多进行一些沟通,除了有急事的时候的联系或是传达一下要求,还可以给同学信再多提供一些信息。

大峡谷

林肯纪念堂

大峡谷合照

林肯故居

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