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洛伊大学2009年毕业生马吉

 

马吉,苏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2006811赴美国特洛伊大学大众传媒(新闻学)专业学习,在美学习平均成绩3.9200200883回到中国。2009623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度优秀毕业生奖。

成长的道路很漫长,成长的故事很动听,成长的脚印很坚定,成长的岁月很淡定。

                              ——题记

留学迷茫中找到的“直通车”

留学,是很多尚在国内高校中埋头苦读或者刚刚淌过高考湍流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宝贵机会。但另一个方面,留学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前期准备,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去支付昂贵的学费,更甚,介于出国留学的逐渐普及,留学人才回流比例的不断增大,学成归来后前途的未知性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可以这么说,留学不仅对于个人来说,甚于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怎样用最经济的办法把留学的含金量最大化,是每个有着出国镀金梦的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大一的时候得知了苏州大学有个中美1+2+1项目,可以用四年的时间获得中美两个大学的学士学位。学生不用提供托福成绩就可以获得美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美国签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多年美国签证通过率都高于90%。毫无疑问,这个项目相当于给我们这些怀揣留学梦的学子上了个“双保险”,开通了一辆赴美国求学的直通车。经过顺利得不可思议的签证过程后,告别国内的亲人朋友,我们一行人在2006年的 811 登上了从北京飞往美国亚特兰大的班机。

由于和苏州大学有合作关系的学校只有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每个美方大学开放的专业又有不同。既和苏州大学有合作关系又有新闻专业的学校只有美国特洛伊大学一个,选择都免了。走之前了解了一下美国特洛伊市的情况:它是美国阿拉巴马州群山环绕中的一个小镇,以农业为主。位置比较偏远但是够安静,适合沉下心来读书。

 

初到TU的感性+理性认识

旅途劳顿,疲惫不堪的我们到达宿舍时已是凌晨2点多,对宿舍稍作打扫后便休息了。第二天一起来就由上届的学长学姐带着绕校园参观了一圈。图书馆的设施很齐备,打印机、复印机等一应俱全,还有无线上网。美国大学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要远远高于国内,这从学校的运动设施便可一窥。校内设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室內室外游泳池、橄榄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等,给了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校内还有用于举办大型活动的专用宴会厅。整个学校的面积并不算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图书馆、专门指导写作的写作中心和专门指导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课程的辅导中心应该是其经常出没的地方了。为了便于管理,第一年我们必须住校,国际学生宿舍便成了我们到美国后的第一个家。宿舍两人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四人合用,还有冷暖两用的空调,宿舍条件比起国内来说的确好不少。

由于我们到美国后离开学还有一周多时间,所以这段时间基本成了我们和新环境的磨合期。对学校有了感性认识的我们又在advisor Ms. Debbie Davisorientation课(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食宿安排的课)上,对学校有了一个理性认识。了解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后,剩下的时间自然被用在了选课上。和国内大多数大学所采取的学年制不同,美国大学全部采用学分制。只要符合专业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喜欢的教授选自己想上的课,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介于我们1+2+1学生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在advisor的指导下选课。选完了课以后大家就开始着手买教科书的事情。又和国内大学不同,美国的大学并没有统一订书发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决定买或不买。由于教科书都很昂贵,价格在十几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我们都会在ebayamazon等网站上寻找便宜的二手书来节省开支。

 

美式教育苦与乐

全英文的授课是对国内多年的英语教育的集中检验。能做到和美国学生一样,一边听课一边有效率地记笔记并非易事。然而语言并非是最大的隔阂。在美国接受西方教育,要面对更多的是全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带来的冲击。美国大学的老师上课比较随意,对学生插话,当堂发问等行为并不会不快,有些反倒会鼓励,甚至在有学生插话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时还会给予表扬甚至额外加分。对于习惯国内大学期末突击式学习的学生来说,美国大学的学习压力是前所未料的。美国的课程基本上每学期都有数次的考试,研究报告,还有数不清的小作业,且它们都对课程的总成绩有影响。对于想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来说,每一步都不能放松。虽然是很辛苦,但不得不承认,这样出来的成绩更有说服力。每次的考试、作业都能促使你去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这样到了期末总复习的时候反而比较轻松。特别是,中美大学在我们这届出国的时候已经给出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课程要求,到了第二年基本所有专业的课程要求都已经做了出来,这时候对于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回国也会有清楚的预期。

在美国的学习除了得习惯每周都有的各种考试,还得对研究报告、演讲汇报等新事物有所准备。研究报告听起来专业程度要求非常高,为了省力萌生出东拼西凑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这种拿来主义的报告一般来说过都很难。其实美 国的 教授更看重的是你报告的原创性和你在写这份报告时的思考、收集资料、整合资料、成文的整个过程。你不见得得写出什么普利策得奖作品,但抄袭绝对可耻。教授们一般会要求你把写好的论文提交到turnitin.com,这是个自主检验抄袭行为的网站,里面有个论文数量庞大的数据库。在这个提交的前提下,基本连抄足两行都比较困难,长久以往自然歪风渐颓。被发现论文抄袭的下场是绝对没商量的F加重写,严重点的还会质疑你本人的学术道德问题。在强调学术原创性的今天而言,国内的大学也越来越抵制论文抄袭的低劣行为,但总的来说跟美国相比惩罚力度还是不大。演讲汇报在国内的大学基本是只需学校辩论队操心的事情,在美国便得全民下水。首先必修的演讲课就是一个坎。如果觉得用英语和美国人自由交流就很困难的话,那用英语对着底下端坐着的众人侃侃而谈,发表演说已然成了登天了。其实一切的关键只是努力加克服心理障碍,我们在演讲课上取得的好成绩便足以证明:永远不要让“不可能”这三个字把自己吓倒,你的潜能比你认知中的自己要强大太多。

独立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彻底地远离亲人的庇护来到一个遥远的国度独自生活是个很新鲜的经历,这也决定了开头必然不是那么顺利。首先吃饭就成了个大问题。国际学生宿舍虽然有厨房,但对于我这样的菜鸟来讲,只是个摆设。于是急中生智,想到合作公社,找人合作做饭。但是大家上课的时间表都不一样,实在不便,最后便心一横,决定自己独立开伙。一段时间过后倒也能自给自足了。住宿问题在第一年下学期也成了考虑重点。与学校的合同里注明第一学年我们必须住在学校的宿舍,到了第二年我们就有了到学校外面住的自由。寻找房子的活动开始广泛地开展起来。学校的宿舍折合起来大概要400多美元一个月,而校外的出租房一般只要200美元到375美元不等,价格上显然更具有诱惑力。当然除了价格外,距离学校的远近也是大家考虑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离学校远的出租房房租会比较便宜,但驾车上学会成为必须。权衡再三,不买车的同学为了上学方便还是会住虽然贵些但是离校近的房子。有车有房的生活自然缺不了车的参与。买车几乎是我们刚踏上美国这片土地后就开始积极询问的事情。Ms. Davis曾经试着联系驾校对我们进行统一的培训,很遗憾没成功,买车的事情便被搁浅了,一直等到第一年末才被允许。基本上我们买车有三个渠道:从上届学长学姐那里买;从学校的广告邮件和校内张贴的广告上搜寻信息;找人带去车厂买。最终大概半数的同学买了车,大多是因为住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或者考虑到以后自驾游的可能性,毕竟对于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公共交通设施的小镇来说,有了部车是如虎添翼的。

在美国的两年对每个人的意义必然不同,态度的不同和努力程度的不同也决定了我们每个人收获的截然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长大而且变得更加独立了。在一个坐飞机都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家的地方,亲人和国内朋友的帮助和排解已然是远水,客观地讲并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学会独立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不论是在一堆dead lines迎面而来时想撞墙的冲动,还是在邮箱里接到n张透支罚款通知单时想绝食攒钱的冲动,在被时间冲刷下留下的越发沉稳的心态面前都成了一种波澜不惊的淡定。

对项目发展的期望

       1+2+1项目对于想体验美国大学生活,同时又想得到实在的文凭的学生来说会是个折中的选择,虽然出国前也费了些精力办理签证手续等,但总的来说比起自己独立地准备申请,已然省时省力太多。对于这样一个项目来说,比较实际的建议是让更多的美方大学参与进来,开放更多的专业供学生选择,这样才能让中方的同学们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其次,在把一批批的中国学生派往美国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美国大学的学生和教授能来到中国的大学进行交流,达到双向流通的效果。不论怎样,这两年的经历还是令人难忘且受益的。

1+2+1项目2006年学生到达特洛伊大学时合影
 
 hspace=0

与朋友们游览迪斯尼公园
 

与同学游览六旗过山车主题公园

hspace=0

游览新奥尔良

 游览环球影城

听布什总统顾问Karl Rove先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