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洛伊大学2009年毕业生沈虎啸

沈虎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2006年8月11日赴美国特洛伊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2008年8月7日回到中国。2009年6月23日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


  在美国两年的时间,最近突然有了要写点什么的冲动。我学习生活的地方是美国南方的一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城市。不过从城市建设方面看,它在中国也不过只是一个乡县罢了。超过四层楼的楼房在这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楼大厦。全市最大的建筑物可能就数沃尔玛和我们学校的男生宿舍楼。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几乎给了我全部的美国印象。
A篇(趣事)
美国恐怖的“两极分化”。就像张大导演的电影效应一样,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也给了一些像我一样的中国人错误的认识——美国人的身材往往都是火辣的。一个正常的阿拉巴马州的妇女的体重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亚洲人的骨架承受能力。中国有句俗话:相由心生。我只能解释是他们那颗炙热美式足球的心导致了橄榄球状的体形。看着那些中国制造的椅子撑起一个个庞然大物的身躯,心中就会莫名的燃起阵阵自豪感。
美国人骨子里的“傲气”。人来鸟不惊的情况我在美国是见怪不怪了。清晨,拿本书坐在户外广阔的草地上就会有几只小鸟飞来与你为伴。然而被松鼠挡道,的确会让我吃惊。一次在我去食堂的路上,一只松鼠跳了出来挡住了去路。立着尾巴仰着头,那神情好像是在对我说“要钱还是要命”。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想以我庞大的身躯震慑住它,那小家伙竟毫无让道之意。摆露出一种“我是松鼠我怕谁”的傲气。也罢,毕竟你是主我是客。这就是新生的郁闷,买路钱我是没有,我绕道走总行吧。
B篇(成长)
刚到美国的那天,我一个人住在美国男生宿舍,其他中国学生把国际学生公寓给占满了,让我独自感受美国黑人同学的畏惧感;那个头,那肌肉使我每次遇到都很小心谨慎,然而他们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可怕,他们非常友好,逢人必问候,几天后,我们就和睦相处了。虽然语言上我比较吃力,与他们手舞足蹈的交流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就能跟他们轻松交谈了;反而国际学生公寓的同学,还停留在手舞足蹈的初级阶段,他们要等待机会和环境,他们也因此羡慕我。
美国有他发达的交通和资源,这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可相比的,也是他发展快的原因之一,他们在建国初期就有州级公路了,可见他们当时对国家建设的深谋远略,也许这是美国人的特点吧。说到路就要提下交通工具了,他们说:“在美国,如果没有车或电脑就活不了。”这点我双手赞同,美国人一出门就需要车,不然去一次沃尔玛都要花1个多小时,但车只要十几分钟,然而沃尔玛已是必要去处中最近的了;美国孩子高中开始,就自己开车上学了,旅游和度假都是带上自己的帐篷,甚至有自己的房车,这些在美国都很普遍;电脑是最常用的信息工具,老师布置作业、朋友的信息和消息、校长的通知都通过邮件给你,所以必须每天查看邮件;但周末和假期是不会有的,因为“假期是美国人的命,他们工作日努力的工作,但是周末就绝对要去享受生活,哪怕很重要的事情,都得给你推掉。”所以要学会计算自己的时间。
C篇(活动)
在这里学校国际处的老师时常会组织国际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我们去参观了可口可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无论从哪方面比较都让我为之震撼;在以过山车为主题的六旗公园里,会让你的神经达到最惊险最刺激的顶峰;在童话般的迪斯尼乐园,你可以为世界最好的乐园骄傲;在世界最大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没有奢侈的极限,也没用繁华的局限;在纽约我们可以在自由女神象内探索奥秘,浮想联翩;在华尔街,我终于知道了《华尔街的肉》有多昂贵;在华盛顿走过白宫,进入国会大厦,我们看到了美国人民民主、立的精神体现……
“月是故乡明”,我们在这里组织过中秋节,大家一起尝月饼、赏月亮,举行自编自导的中秋晚会。国庆节将到时,我们也有庆祝联谊晚会。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在外求学的学子都对国家寄予深切的感情啊!我们在这边也成立了国旗护卫队,准备国庆节和国际学生节的升旗仪式。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美国我们每一年也会精心准备春节晚会,除夕之夜也会共聚欢度。身在美国,心在家乡啊!又有哪个学子不想收获累累归家同庆呢!这些有意义的节日庆典活动,更是加强了我们的凝聚力。
在这里学校举办了足球赛、篮球赛。这些活动既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也促进了我们与队友、校友之间的关系。我们以球会友,通过比赛既加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认识了很多朋友,这样有意义的比赛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了!
我很幸运寒假能住到美国老师和学生家里,让我身在异乡却感受了美国家庭气息和温馨的感觉,这也正是我寒假的计划。刚住进来就深深的感到美国人的热情,在和他们谈到文化、兴趣爱好时,更是感受甚深;不仅仅是英语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相互间文化的了解,以及各个方面的认识。
D (教育差异)
我在当地的高中做过魔术表演,认识了一些学生朋友,就中等教育来说,两国的差距甚大,中国的中学教育很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于是硬性为我们规定了统一的科目。美国也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但它的目标并不是为大学输送人才,而是培养出有一定知识的,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所以,它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一门数学,有十几种选科内容,从最初级的加减乘除到大学的微积分,你可以随意选择。或许你会看到在课堂里,既有初出茅庐的九年级孩子,又有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十二年级老生,这不足为奇。在大学里就更加多了,今年暑假我上的speech(演讲)课上,有同学做演讲把孩子都带过来的,由于有年龄的梯度,所以演讲的内容各个层面的都有,有谈男女关系、谈政客们的、有谈商业方面的、当然也不缺乏中国学生谈论的老话题比如如何学习和珍惜时间。这堂课让我真的觉得是享受。
在学好主科的情况下,学校还提供丰富多样的副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自主的选择。我的副科是数学;比较之下,中国教育下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这种千篇一律的教育制度往往会限制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发展:美国的教育制度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一定个个好,但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
第二个区别比较大的是,在中国高校里,每门课每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而在那里每个月都有考试,每周还有小测验,这是比较磨练人的事情。
最后谈一下教育方式,由于我国的现状是以独生子女居多,所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他们溺爱子女,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对子女的爱体现在生活方面,呵护得无微不至;在学习方面,他们却施加极大的压力。美国的父母也爱孩子,不过爱的方式不同,他们不但教孩子去学知识,更重视教他们去学习怎样生存。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他们就常常把孩子放在一边,塞个奶瓶,任他摸爬滚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摔疼了,哭够了了事。大了以后,要用钱,自己打工去挣;所以跟我一起打工的同事,很多都是学生。这就渐渐培养了小孩的独立性。做父母的当然也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们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表扬鼓励,并根据其自身特点,顺其自然地发展。
对于美国的教育,我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说它好,为什么美国也有如此多的文盲,我那些黑人同学谈知识都没有我们懂得多;说它不好,它却是许多外国学者所向往的热土,也出了如此多的诺贝尔奖。
其实在美国大学学业真的比国内大学重多了。美国学生的刻苦让我继续重温2005年那黑色的6月,然而让我惊奇的是在他们身上找到的不是疲惫,而是获得知识后的欣慰与满足感。一直很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一个在美国学习生活的机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要执著的追求自己的目标,背负起自己的责任,带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在这条可以不断攀越的求学之路上,我愿与大家共勉!
 

登上学校的圣诞节贺卡

与中国学生会成员在校长家做客

新年晚会上邀请校长一起表演魔术

在CNN大门口反对其有关中国的错误报道

在国庆节升旗仪式上担任护旗手

和华盛顿中学的孩子们合影

受邀在美国家庭的生日派对上表演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