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鲍尔州立大学2009年毕业生刘笑一

 

刘笑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金融专业学生,2006811赴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在美学习平均成绩3.5170200881回到中国。2009623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度优秀毕业生奖。准备在20098月返回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免学费)或赴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2009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02名)攻读研究生。

  开始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2006年的夏天,我也是在跟现在即将出国的学生一样,急着翻阅前辈们写的厚厚薄薄的心得,几乎是惶恐又憧憬地等待国外学习生活的到来。收拾行李的日子总是显得枯燥又漫长,那时候的我似乎比现在幼稚许多,对于打包整理行囊的活儿很不耐烦,于是一股脑推给母亲,而自己却隔三岔五跟朋友出去吃饭聚会。有时候晚上回到家,看到母亲还蹲在行李箱面前把东西细细整理分类,心里也挺难受。但是那时候总还是小,不懂得体谅。直到来了美国,在宿舍把行李箱一一打开看着里面整齐的东西的时候,眼泪才止不住地流下来。于是后来学习上遭遇困难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不自觉浮现出母亲慢慢收拾行李的画面,感受到她和父亲对我的期望,于是,再也不怕那些所谓的挫折。我想,亲情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我必须承认,在遭遇种种困难的时候,父母的关爱永远是最温暖最强大的力量。

  “想念”几乎是留学生活的主旋律。2006年在机场跟亲人分别的时候,我看到了母亲的眼泪。2007年暑假回国,在家渡过了一个月后,6月份又在机场跟爸妈分别。那次,我的眼泪比母亲的汹涌。

孤单

  2006年夏天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虽然我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去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学习的第一个学生,但很快我就在学校交到了许多的朋友。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家庭背景。我想,是异国他乡的那份独有的寂寞把彼此联系到了一起。来美国的第四天,我在日记中写:“心情没法说,两个字——郁闷。开了两天的新生欢迎会,能完整听懂的话不超过二十句。半文盲一个。心变得很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

  想想在家的时候,可以随时打个电话把朋友叫到身边,说说心事,分享欢乐。现在呢,只能在网上说话了,而且也改变了以前QQ隐身的习惯,就盼着能有那么一个两个的朋友能看见我过来找我说说话。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注定是孤单的,两年了,这两年的美国学习生活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孤单。在这边除了中国朋友之外,当然也能交到许多的美国朋友,美国人很友好,刚认识没多久就要一起出去聚会吃饭。但是美国人的生活跟中国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美国人的生活压力相对小一些,周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放松娱乐的时间,而我还要巩固预习学习的课程;大多数的美国人是C万岁的,因为他们从来不觉得AC好很多。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的英语很不好,上课基本听不懂,所以就只是靠自学。20页的课文,来自英语国家的同学几个小时就读完了,而我经常得花快一天的时间。所以,我始终没有完全融入他们的圈子。这边确实有一些中国的朋友,大家可以用中文自由地交谈,但是由于课程进度不同,彼此之间能交流的东西不多,也就平平淡淡。“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的时候对于远在异国的孩子是最难熬的。除夕夜我跟爸妈视频,憋了近一个学期的眼泪那晚流了个痛快。

文明

  我对美国的综合评价是,一个至少表面看起来很文明,很简单,很随意,很安全,很干净的国家。

  在大街上,听不见汽车喇叭叫嚣,看不见废弃的塑料袋迎风起舞。人们经常口中念叨的,是EXCUSE METHANK YOUSORRY。人们彬彬有礼,车辆遇见行人自动停下。很少看到交通警察,一条路上车辆很多同时却井然有序。校园里松鼠野兔满地跑,清晨在路上遇见一个陌生人他会走上前跟你说句“HAVE A GOOD DAY”,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让彼此整个一天,心里会很温暖,很舒畅。记得那天去找中国餐馆,问了好多的美国人。他们全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指路。有的还放下手中的活,说一声“FOLLOW ME”,热心地帮我找正确的路线。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家庭住宅都是那种小小的别墅。有的别墅建在马路边,住在那里的人们不用担心噪音,因为没有汽车鸣笛;也不怕偷窃,窗户上都没有安装防盗设备。其实,很平和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当然,每个国度都有黑暗和光明,美国也不例外。两年来我去过几个州,其中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堪萨斯州都属于美国中部的州,那里的人们相对友好,善良,乐于助人,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而在几个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地方,比如纽约、华盛顿、休斯顿、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那里的环境质量和人的友好度就相对比较低一些。

学习

  去美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这部分也是我回国之后跟老师朋友探讨的最多的地方。美国的教学模式自然是不同于中国的。两年来,我印象最深的两门课无外乎英语演讲课和英语写作课了。这两门课是美国大学生必修的两门,而且修完英语写作课之后还得进行一种名叫“创新性写作”的考试。如果过不了的话,学位证就无从谈起了。上英语演讲课,第一次即兴演讲的时候,面对讲台底下的一群美国人,我本来能发对的音标也发不准了,原来发得就不标准的音更加难听。总而言之——紧张。其中,对自己英语的不自信是最大的原因。所以,之后的非即兴演讲之前,我都要准备好长时间,自己一个一个的纠正发音。渐渐的,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演讲的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成绩也在慢慢提高。虽然最后那门课的成绩还是不太尽如人意,但努力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周末的图书馆其实并不拥挤。在我的想象中,不管哪个国家的学生都会利用课外的时间在图书馆“充电”,其实不然。在周末的时候,图书馆里我看到的大都是亚洲的学生,难怪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在期末考试之前总冲我嚷:“你应该得六个A吧,因为你的亚洲人!”其实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是不太好受的,因为我总会联想到他们觉得亚洲人没有情趣,是只会学习的机器,虽然可能他们心里其实并不那么想。

生活

  在美国的生活自然是以“独立”为主调的。从刚开始的办理宿舍,办理银行卡,到最后的自己租房子自己做饭,相信每个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很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了“独立”的乐趣,还有无奈。刚到的时候,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办银行卡、入学手续、办理宿舍、找工作、办社会安全码,包括问路,说着英语的时候浑身不自在,脑子里面就不停地想,如果可以用汉语就好了,那么就一切都好办了。第一学年的时候是在学校宿舍住的,住宿跟用餐是绑定在一起,也就是说住学校的房子就必须吃学校餐厅的饭。学校餐厅里的饭毫无疑问是典型的西餐,原来在国内的时候很喜欢吃的汉堡薯条,在美国学校的餐厅里吃了几个星期,就一想到西餐就想吐,但还是得逼着自己吃。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高热量的食物让我长了整整10。第二年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了,需要自己做饭,打理所有的起居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就炒几个白菜、菜花、西红柿炒鸡蛋之类的简单菜,吃的时间长了就觉得生活真是无滋无味的。于是就经常打电话问母亲关于那些比较“高级”的菜的做法,然后自己还经常从网上学着做菜,慢慢的竟然也能做出一桌子像模像样的菜品出来了。

  两年的美国大学生活似乎很快就过去了。在那些有风有雨有阳光的日子里,我相信我所有的“战友”都跟我一起成长了许多。我庆幸当时的决定,也感谢所有在困难的时候支持我帮助我的亲人朋友们。

与美国友好家庭成员合影
 

与同学们一起游览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
 

参加美国友好家庭成员的毕业典礼

跟友好家庭一起去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圣奥古斯丁

在迪斯尼公园与米奇合影

跟同伴一起去华盛顿旅游

参加美国朋友的婚礼

跟美国妈妈一起玩迷你高尔夫

我的美国友好家庭。从左至右分别是我的美国妈妈,美国姐姐,美国哥哥,美国爸爸。这张照片拍于美国哥哥的毕业典礼上

在公寓里面跟朋友一起玩W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