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武汉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
留学,是我在初上大学时候的最大梦想,梦想中有我很多对国外生活的憧憬。感谢能给我们创造出这样的机会,让像我这样许多渴望多元生活的年轻人,有机会在异国的土地上锻炼培养自己的能力。两年前,我幸运地通过了签证,来到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彭布洛克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Pembroke)。空间的转移,时间的变差,促使我有机会“改造”自己,“改造”是从各个方面的。我这里用“改造”,并没有否定过去生活的意思,它是指改进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创造新的生活技能,在美国的生活让我更深刻的看清自己的能力,了解环境形式,明白脚下的路。 在出国前夕,我最关注的就是在国外的生活情况。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即将远离家乡的人共有想法。习惯在家里父母体贴生活,面对完全陌生环境,尽管自己口口声声说,一定能照顾好自己,但从父母的眼光中,我的这股自信也就只能当作逞强,让家人更担心。虽然,在家或是学校,也会作零零碎碎的整理工作。但是生活在“娇生惯养”的大环境下,我并没有掌握的动手能力,光是生活方面的,就够让我碰好多钉子了。至今,我都不敢想象到美国前两个月,自己做的饭菜是个啥味道。也想过,天天泡在学校餐厅里吃饭,但不只是价钱问题,常常在学校餐厅吃饭也有个健康和口味的问题。经过数月的磨练,我终于能够像模像样的做些自己可口的饭菜了。还能偶尔请请自己的室友。在自己做饭的日子里,我逐渐习惯了自己理财,合理搭配自己的营养需要,安排自己工作学习和饮食时间。这才真正明白,母亲每天忙里忙外的辛苦。 我是一个相当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在国内两年的大学生活里,忙碌的社会工作和各色演出活动已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刚来美国那会,我还真是“休闲”了不少,很多课余时光都在发愣中度过。直到三个月后,我得到一次个人表演的机会,在学校组织的亚洲节上,让这里了解亚洲文化不多的老美,感受到一次黄皮肤的文化特色。就是从那次演出,我的表演也慢慢的被学校的活动组织熟知,因此也让我之后有了在多个文化活动中表现的机会。也许是在校园里较高的曝光率,到美国的第二个学期,我的个人照有幸成为学校网站主页图片,当看到老师或同学打开校园网页的时候,有人问,“这不就是你吗?”,我都会有一种自豪感,也算是“风行国际”了一把。 在美国的生活,文化的差异也与我的价值有了一次深刻摩擦。由于社会运行体制的不同,就业环境,社会福利机制的相对先进,也让美国当今的年轻人,在价值观方面,与我们有很多的不同: 学习方面,中国的学生经历得是“百里挑一”苏联式的教育模式,让中国学生的理论基础远远高于美国学生,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如美国人,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中国学生就是缺乏胆量,很多中国学生总是喜欢闷在心里想,虽然自己有时能明白得很透彻,却无法表达,让他人明白。美国学习压力虽然较低,但进入大学,学习任务远远重于中国。美国学生的头脑“简单”,很能明确自己的任务,普遍能够较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抄袭现象很稀少,更习惯使用逻辑思考,不善于计算。抄袭现象少,也让他们的“创新”思考有了很大的培养,而中国学生的勤奋程度远远高于美国学生,中国学生长年养成的学习习惯,那是到哪里都很刻苦。 就业方面,美国的就业环境比中国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很容易找到好工作。现在有很多美国公司,喜欢使用国外人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也同样在美国流行。行业内部的饱和和国外投资的加大,而且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去其他国家发展,美国学生就业待遇也不同于过去了。中国就业形势不好,并不意味着中国用人单位不需要人,还是中国毕业生自身能力的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在美国绝大多数大学生是边上学、边工作,当他们毕业以后,就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而要中国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太多的观念和体制转变。 对生活态度,美国学生都是比较“孤单”的,由于自我主义的无限崇尚,他们更习惯热心的社交,而且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多数人偏于单身生活,看看他们的高于50%离婚率,就能明白他们社会生活的自由。美国学生的礼貌习惯比中国学生做得好,中国学生更注重小范围聚集的生活,生活的责任性强于美国学生。由于社会福利先进,美国学生对父母的孝敬程度没有中国学生好。虽然,美国学生的生活照顾自己能力普遍比中国学生强。美国学生更会重视自己在外的表现情况。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美国年轻人当问题来临时候,愿意主动来承担挑战。中国学生明显更加珍惜眼前生活,节约有限的资源。 出国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学习。美国的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每一堂课、每一次任务,都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讲自己的想法观点与老师所讲结合起来。在不断分析记忆中,体会书中所传达的意思。最具挑战性的是个人演讲,需要你自己收集资料,然后分析,加上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汇总成报告,最后用电子板书形式做演讲汇报。这样学习任务一般每学期都会有一两次,将会占用我一两个月是时间去准备。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临场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人,但语言变成英文就需要我花大量时间去练习,在第一个半年里,我积极的参加每周三的“文化对话”活动,创造机会与美国学生进行交流。在日常休息生活中,也找美国朋友一次运动或聊天,强迫自己习惯用英语逻辑进行思维,体会当地文化特色,努力把自己当作美国本地人,经过多次实践,我的英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经常在课堂演讲中拿高分。市场营销课的老师听过我演讲后,也戏说,我是演讲起来觉得最像老师的学生。 都说在国外的日子比国内慢,这是由于我们更加细致得投入到生活之中,在各种压力之中,不断的寻求自己的位置。有朋友说,“要是你在这不明白一件事情的意思,就意味你不明白许多事”。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很容易让我们漂在生活上面,这不同于游水,我们要十足的放下包袱,静下心来,努力学习领悟,才能体会这异样的生活。 |
登上美方大学网站首页
参加学校组织的亚洲节的表演
与美国校长合影
参观美国航空展览
和美国学生在一起
我也是大厨
和瑞典留学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