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鲍尔州立大学2009年毕业生杜雪萍

 

杜雪萍,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2006年8月11日赴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在美学习平均成绩3.8610,在美期间担任学校中国学生学者联会副会长,2008年6月20日回到中国。2009年6月23日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度优秀毕业生奖。2009年8月赴美国匹兹堡大学(2009年全美大学综合排名第58名)攻读研究生。

  不觉中已回国近半年了。一回国便忙碌着为10月的GRE考试做准备。未曾有闲暇的时间来回味两年的美国生活,也没有功夫来品味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如今回想起当初懵懵懂懂的参加这个项目,又迷迷糊糊的选择了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一切犹如那英的那首歌里唱的“像梦一场”。所幸是个好梦。两年的经历带给我太多太多。而相较于学术上的进步,我更珍惜这一路领略到的风景。

  记得刚下飞机已是凌晨,坐上学校特派的巴士更是一个多小时后的事情了。等车的时候,每个人都异常平静,丝毫没有常人等车的焦虑,取而代之的是挂在脸上的迷茫与迷失。大家还在慢慢的接受“美国大地已被我们踏在脚下”的事实。坐在车上,大部分人都累的睡着了,而我却异常的清醒,趁着朦胧的夜色欣赏这太平洋彼岸的国度。只记得那天月很圆,我试图拍下来留念,却黑纸上一个小白点的效果。到了学校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学校安排我们先在学校自己的招待所里住一晚,第二天的晚上再搬到学校的宿舍。半夜的时候所有人都饿的睡不着,相互串门找东西吃。无奈吃的都被海关没收了,只能灌点冷水充饥了。再醒来便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中国留学生会带我们去当地的一家中餐馆吃自助餐。当时觉得像被骗了似的。花了6美金吃了那么难吃的一顿饭。后来的后来才知道6美金的午饭算是便宜了,而那饭也算是好吃的了。只是当时的我们还没能适应那种“美式中国菜”

  由于去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于是也没有太多的期待。到了学校之后并没有什么失落的情绪,相反觉得学校很好。干净是第一个印象,再就是绿化率很高。后来发现这两点在所有美国大学里都很普遍,但依然不可自拔的爱上了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这所学校。它地处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距离本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一个小时的车程。当地并没有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载人到达除曼西以外的城市。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如同噩梦一般,但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受不住诱惑又需要外界的强迫才能学习的人来说却是绝顶的好事。事实也的确如此。两年的时间里,由于自己没有买车,每次想去首府放松一下都需要看时机,看有没有哪位有车又好心的人刚好也要去,这样才能搭别人的便车过去。刚去的时候很不能适应这样的生活,老是想到处跑着转转,但是苦于没车也只能是想,没办法付诸行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样每日的淡定生活也挺好。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就满学校的跑着上课,下了课了就忙碌着作业。周末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烧菜吃,闲暇之余去图书馆借点电影一起看,顺便练习听力。这样的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

     第一年的时候我们都按照学校的安排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但学校的规定还要求住在学校宿舍就必须在学校吃饭。所以第一年的时候没少吃美国食物。当时很反感这个规定,因为觉得饭不好吃又容易肥。刚去的第一个月,别人都因为不适应生活和食物瘦了很多,我却胖了5公斤。去体检的时候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被吓呆了。立马开始控制饮食,尽量少吃热量高的,所幸后来又恢复正常了。但是却还是没能对美国食物说喜欢。直到我们快要搬出学校宿舍的最后一个月,才慢慢发现其实很多菜也还是挺好吃的。尤其是Shively楼下的三明治。之前对菜单上的各式各样的配菜都一窍不通,什么bacon,ham,turkey,olive都不太清楚。但第二个学期在校内打工的时候,刚好在那个地方工作。两个星期下来对那些都了如指掌,包括什么酱搭配什么菜好吃。于是每天的午餐都是一个三明治,快要下班的时候就自己做一个然后付钱拿回宿舍吃。

      由于我没考过托福就过来了这边的学校,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参加了学校为国际生统一组织的英语考试以检验我们的英语水平。学校根据我们的考试情况来决定我们各自需要上哪些方面的语言补习课以及课程的等级。我还算比较幸运,只用上听力,作文和口语三门课,而且都是最高等级的课。也就是说一个学期之后我就不用再上任何语言课了。所以第一个学期我只上了三门专业课,外带语言课。由于有语言课作为缓冲,第一个学期并没有很辛苦。另外在语言课上,老师还会让我们了解美国文化。比如万圣节的时候带我们去field trip,去一个附近的小镇办的万圣节活动。切身体会到万圣节的乐趣。再比如感恩节之前都会在课堂上讲解感恩节的由来及习俗。课堂上还会以演讲的形式探讨各国的文化习俗差异。相比较而言,那些考了托福而且达到美国鲍尔州立大学托福要求的同学却很凄惨了。第一个学期就修了6门课很是辛苦。虽然过了托福,但是国内学到的英语跟国外实战还是有一定差距。他们一开始听课也还是不能完全听懂,作业也不是很了解要怎么完成,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GPA。所以,虽然我们很不幸的花了很多钱来上语言课,但是却因祸得福的更顺利的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第一个学期的专业课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由于在国内都是以理论加考试为主,并没有太多编程经验。一门关于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专业课在开课第二周老师就布置了一个程序要我们完成。记得当时我们10个学计算机的同学一起研究了4天才大概了解了程序要实现的功能。由于不能抄袭,我们连互相讨论程序的实现方式都不敢。自己在房间里闭门造车再做了4天才算是写了出来,之后又花了2天没日没夜的调试,总算是按时把作业交上去了。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让我深切的了解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也领会到实践在美国学习的重要性。以后的程序也由于有了这次的经验而变得轻车熟路了很多。再到以后竟觉得程序是个很好玩的作业,一段时间没有老师布置程序便会感觉到生活里少了点什么。

  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我已经非常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了。虽然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是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考试一次。不像中国大学的课程只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美国的课程要求有平时成绩。所以教授基本上都会一个学期考4到5次,或者更多。这样算起来,就是固定的每月1次。所以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个星期塞满了考试。课多的同学可以从周一考到周五。这样虽然会觉得有点累,但是很充实,也很好的帮助我们阶段性的巩固学到的知识。另外,这样的成绩考查制度也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就算期末考试的时候发挥的不太理想也不用太紧张,因为期末考试大部分只占全部成绩的15%,不同的教授会给出不同的比例。所以只要平时的成绩还不错,最终的成绩也是可以拿到A的。

  我想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学习的同学一定忘不掉ENG103, ENG104和COMM210这三门课。这三门课是所有本科学生要毕业一定要修并且拿到C以上的成绩的课。期中ENG103和ENG104是两门英语课,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而COMM210是一门演讲课,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做正式演讲的能力。上ENG103的时候正值第一年的暑假,那时刚从国内度假归来,还完全沉浸在国内的悠闲生活中,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这门课又是要和美国同学一起上,一起比拼英语写作能力,其难度可想而知。最终以一个B惨败收场,其他同学也分数不是太高。所以在上ENG104和COMM210的时候我格外的努力,决心为中国人也为自己雪耻。最后两门课都拿到了A。这里不得不提我的ENG104的老师。他虽然不是我的专业课老师,却是我最欣赏的老师。在其他所有教英语的老师都只着重看学生的能力是否能达到一个统一高度的情况下,他坚持每个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就好比不能要求一个技工能写出作家水平的文章一样。在他的课堂里,我们需要交5篇research paper。他会每篇都仔细的打分,然后我们可以在他打过分之后根据他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之后教授再重新给分。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你需要向教授证明你的英语写作水平有进步。如果进步的幅度达到一定比例便可以拿到A。而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要求你的作文一定要达到90分才能拿到A。所以即使作文开始写的不好也没关系,因为老师会帮助你进步。在美国的两年里,这位老师对我的触动最大。其他的教授教会我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但是这位老师教会我一种不一样的世界观。我欣喜每次思想上的进步。

 

在宿舍楼与同学的合影

 在芝加哥中国城与同学留念
 

在宿舍里与室友及乌兹别克斯坦好友合影

在水库边烧烤时的大合影
 
 
 AMC电影院里与机器人Wall-E合影